【财新网】(记者 张宇哲)10月29日夜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行(601288.SH)率先公告,称董事会主席项俊波辞职。
如无意外,项俊波将接替即将退休的吴定富,升任中国保监会主席,由此拉开新一轮金融人事调整的大幕。
今年54岁的项俊波,在农行履职四年,完成的重大使命是将这家本来问题缠身、普遍被认为不可能上市的国有银行变成一家公众公司,从而使得上一轮银行改革顺利收宫。
2010年7月15日,农行在上海、7月16日在香港,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农行于2008年财务重组,上市时间表曾因金融危机搁置了两年,在2010年4月火线启动,三个月完成IPO。与其他国有大行不同,农行最终将外界担心的“三农业务”变成一个紧扣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动人”故事,将农行的成长锁定县域经济,可望“弯道超车”。这个故事在农行IPO中被反复宣讲,最终得到了投资人的一定认可。(详见财新《新世纪》周刊封面报道:项俊波谈农行)
项俊波早年当兵,上过前线,大学毕业后从事审计工作,也做过南京审计学院的副院长,后来进审计署,官至副审计长。2004年7月,他从审计署任上调入人民银行,出任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05年8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在加入央行之前,项俊波的业余爱好是文学,不仅写诗还写剧本,其作品1999年得过电视剧“飞天奖”。
“你在农行不脱三层皮,是干不下来的。”项俊波说,来农行之前,就有领导给他打过预防针。他到农行报到的第二天,就因为邯郸5000万元金库盗窃案代表农行去银监会做检查。
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国有大行,农行曾经拥有最多不良资产,基层网点多、管理链条长、历史上曾是案件多发区,一直饱受诟病,甚至险遭“分拆”的命运,风险管理任务艰巨,被视为国有大行中“最难啃的骨头”。
这也促使这位审计出身的项俊波下重典治农行。上任一年之后,项俊波曾经把农行山西分行的整个管理班子连锅端,在农行辽宁省分行的葫芦岛案发之后,农行也基本上换掉全部管理层。“不换不足以震慑全行,不足以改变风气。” 项俊波在上市前夜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
原来的农行在业界素有“喝酒文化”之称。项俊波期望通过人事改革的“大手术”,重塑农行文化,树立专业形象。自项俊波上任之后,农行总行的中层干部岗位调整了大半,除了原来农行内部人事流动,还从中农办、团中央、中组部、国研中心等各部委调入“外脑”,“有相当部分是在农业领域学术性专业性比较强的,改革力度相当大,调动资源能力相当强。”央行一位人士评价称。
在农行内部动静最大、也最富争议的改革当属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
2008年3月,农行启动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在农行总行层面分了三个部门,六大后台,即“三农”政策与规划部、农村产业金融部、农户金融部。今年11月初,农行将把原先在八省份(甘肃、四川、广西、福建、山东、重庆、吉林、湖北等)推进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推广至12个省份,增加河南、黑龙江、河北、安徽四省份。这是近期国务院对其改革验收评估后,提出的要求。
“‘三农’金融事业部制的探索,不是仅仅局限用于农行自身,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大行服务三农的方法。”一位央行人士称。
“农行的事业部制改革,就是要用银行业最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来解决大银行最薄弱、最困难的问题——服务‘三农’,这是农行惟一的现实的选择。”项俊波在一次内部行长会议上如是说。
农行2011年的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农行实现净利润666.79亿元,同比增长45.4%,利润增速列五大行首位。不过,在农行上市一年后,对于如何实现“服务三农”这一艰巨任务在农行内部仍未全部统一,如何在服务三农和商业化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结合,仍未有答案。在农行上市压力和股改红利消除后,是否会重新“脱农”?
项俊波虽然从农行离去,但这个问号依然还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