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价格战渐成死路 健康险如何健康发展?

同质化、价格战渐成死路 健康险如何健康发展?
2019年10月18日 17:19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原标题:同质化、价格战渐成死路,健康险如何健康发展?

  来源:保财论道 

  难题摆在眼前,绕道而行非良途。

  基于中国医疗体制特点而形成的数据壁垒,短时间难以破除。面对充满诱惑的健康险市场,各保险公司结合国际经验与国内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开始寻路破局。

  01数据破壁:借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动态定价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论是进行病种的创新,还是医疗服务的延伸,数据难题需首要解决。在当前中国医疗体制难以发生大变革,公立医院数据垄断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搜集数据,辅助精算。

  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医疗数据是路径之一。依托技术更新,险企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可穿戴设备,采集人体健康数据,逐渐削弱数据壁垒。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有约3成的保险公司在推广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实时反馈的数据,调整保费定价。

  推广的常见模式是保险公司与科技公司,或在移动医疗领域具有经验的医疗服务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可穿戴设备对用户每日运动量、饮食中各种要素的涉入含量、身体检测数据等上传后台。

  一方面,通过大量回收数据,险企可依托数据挖掘,对用户整体健康情况有所掌握,寻找潜在风险点,优化健康险产品。从国际经验来看,已有不少健康保险公司通过这一路径进行突破。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个体数据实现保险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实现动态定价,同时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建议,帮助用户规避健康风险。这一点在下文中将具体讨论。

  美国蓝十字健康保险公司,与糖尿病管理医疗公司Well Doc展开合作。从Well Doc的经营模式来看,其推出的蓝星软件所提供的移动医疗服务,即定位于“手机+云端”糖尿病管理平台。软件通过记录用户血糖变化、饮食含糖量等数据,上传后台并进行云端分析,随后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医生。

  在国内医疗体制环境下,所构成在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间的数据壁垒暂难打破,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是险企可选择的“弥补”方案。但必需承认的是,目前国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可程度有限,用户基于对个人信息及隐私的防备仍所有顾忌,且用户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持久度都给这一途径形成了阻碍,需要在政策层面形成有效的隐私保护机制,以及持之以恒的用户教育,为这一路径的打通护航。

  此外,在国内关于数据隐私缺少完善立法的背景下,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数据平台,对于所获取数据均较为敏感,对所拥有的数据“严防死守”,而想要在保险业务中实现数据的融合就需要打通双方平台,实现数据的沟通与交互。这就要求双方实现深度融合,切实的达到数据的精准共享,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通过时间沉淀,在逐步消弭数据壁垒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开始尝试消除产品同质化的缺陷。

  02创新为上:布局专病保险,保障患病用户切实痛点

  “健康险的本质,应该是使用户回归健康状态”,业内多有此声音。但不可否认,中国当前健康险产品呈现一定的“寿险化”特征,主要承保健康人群,而带病患者多被拒之门外,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健康险的保障价值和消费者的信任度。

  近期数据显示,中国约有7.5亿亚健康人群,高血压人口有2.7亿人,糖尿病患者达到1.14亿人,脂肪肝患者约为1.2亿人,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0%的人群患有慢性病。

  相比于健康人群,真正需要健康险保障的,恰是患病群体。挑战即机遇,如何面向患病人群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险产品,是摆在保险公司面前亟待挖掘的巨大市场,也是险企重新为健康险重塑价值的端口。从国外经验来看,已有不少险企专注于慢病管理领域开发保险产品。

  在此背景下,面对国内大量“亚健康”、慢性病患病人群,专病保险的布局空间逐渐明晰。险企可以进一步将市场细化,推出细分健康险产品。通过险种细分,精准击中消费者痛点,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有针对性的事前风险认知、事中风险保障、事后核保理赔服务,打磨出单病种患者所需的全病程解决方案。

  实际上,患病人群并非不能承保,只是对险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险企必须做到对用户的精准细分,以及对风险的预判与把控,在定价、运营、核保、理赔各个环节搭建完善的风控体系,防范高赔付风险。

  具体来说,研发“带病保险”需要险企对相关疾病的常见发病人群、病发周期、治愈情况等信息充分掌握,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由的精算模型,并依托于医疗科技发展的进度,实施把控最新数据,进行产品调整。将疾病筛查、诊疗服务、治疗方案、购药优惠、康复管理等多环节串联起来,以保险为载体,切实实现健康的标准化服务。这就意味着,需要险企在具体病种领域下大力气,进行长期、有效的追踪,最终打造切实有效、实现保障的健康险产品。

  国内已有相关产品冒头。众惠相互保险社与健帆生物共同推出“爱多多•肾病关爱互助计划”,关注慢性肾脏病人群,慢性肾脏病轻症阶段(1-3a期)的患者可带病投保;众安在线面向甲状腺患者推出“尊享e生”优甲版,面向甲状腺结节患者开放。属于TI-RADS分级为1-3级的结节患者可承保。

  03产品增值:轻重资产延展健康管理,从支付者转向管理者

  面对重重禁锢,进行产品实质性创新存在不小难度,想要推进异质化竞争,另一条路径在于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延伸增值服务,跳脱原本事后补偿的功能,完善健康风险保障的内涵。从保险角度出发布局健康管理全链条,完成健康险业务从“被动支付型”向“主动管理型”转型,同时反向将健康险融入全民健康管理的场景之中。

  延伸健康服务后段,在为健康险产品自身增值、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还可以帮助险企加速渗透至健康产业链的全流程中,帮助打通链条个环节,形成健康管理的闭环体系,从而控制保险公司的医疗成本与赔付成本。从国际经验,以及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初步探索动向来看,布局模式可以按照轻、重资产的两重方向来看。

  首先来看重资产可布局路径。医养社区是目前国际最为常见的险企布局方式之一,也是作为保险业切入医养产业最为直观有效的端口。

  养老社区相对成熟的模式中,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起源于美国教会,面向可完全自理、半护理以及全护理的年长人士,为之提供不同的居住和配套服务的要求,同时依据住户身体与心理状态进行住处和服务的动态调配,将社区服务逐步精细化,同时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救护。

  CCRC模式需要高额的前期投入与持续的维护费用,也就意味着需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维持运营,如采取入门费加年费的模式回笼资金。

  目前,美国已有超过2000家CCRC,英、日等国家也早已开启布局。目前,国内市场中,泰康人寿即正在多个城市布局CCRC,成为旗下业务的重要协同。

  险资的长期稳定性,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的险企用户构成,均成为险企布局养老社区的优势,只是,险企进行布局时,也需思考如何逐步摊薄成本,并搭建充分、专业的护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效率。

  结合养老社区的服务配备,收购、自建医院或医疗中心也为险企进行重资产布局的模式之一,为之提供必不可少的医疗资源。面向国内居民对于公立医院的天然高信赖度,设立医院和医疗社区对于险企难度不小,需要做到将普通医院以诊疗为主的服务,转变为以长期追踪、疾病防范为主,将风险保障从健康管理后段移至前段。当前,国内也已有险企开始布局,但实效如何,还需要长时间推广后以观后效。

  再来看轻资产布局模式。对于中小型险企来说,重资产布局形成的现金流压力对险企构成不小重压,那么,轻资产布局模式即可成为着重发力的方式。险企可选择与医疗体检、护理机构进行合作,专注于具体项目,更为灵活和多元地打通产业链,介入健康咨询、就医通道、疾病管理、移动医疗等服务,实现健康险产品的流程化和服务化。在以相对低成本撬动多元服务的同时,实现成本的压缩控制。

  此外,在上述提及险企可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在借此渠道对用户进行健康管理。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推出的UnitedHealthcareMotion项目,即为投保用户提供免费的可穿戴设备,同时根据用户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等指标,对应给予不同奖励,引导用户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与重资产布局相比,险企推进轻资产投资的模式门槛较低,但面临的问题在于,需要险企与各方在对数据资源的打通、利益分配方面着力磨合。

  结语

  中国健康险蓝海的空间还未完全释放。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渐趋严重的情况下,价格战已是下下策。

  如何优先完善健康保险保障,精准覆盖消费者风险痛点,提升健康险内含价值;同时寻找异质化竞争优势,寻得适宜自身实力、战略的健康险布局之路,是当前布局健康险险企的首要思考问题。

  最终目的,应在于切实成为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缘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2 杰普特 688025 --
  • 10-22 锦鸡股份 300798 --
  • 10-21 昊海生科 688366 89.23
  • 10-21 致远互联 688369 49.39
  • 10-18 赛诺医疗 688108 6.9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