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财经专家认为:减税降费仍有较大操作空间
记者 李国辉
本报讯 记者李国辉报道 11月13日在“《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上,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表示,如今企业税费负担依然较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幅度减税降费势在必行,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减税在困难时期是非常有作用的,企业面临困难,或者面临投资的时候,利润的增长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有利润,就有信心,就有投资,就有发展,就能创新。”黄孟复说,过去我们也减了一些税,不管是5000亿元还是8000亿元,但企业没有感觉,财政收入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说明减税是大有潜力的。
黄孟复同时建议有必要降低现在员工的养老保险费,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划归社保来承担养老费用。“这样的话,现在的年轻人就不需要交那么高的社保。这个从现实来看、从道义来看,都是应该做的。”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也指出,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说,其方向已经发生变化,从此前的国企如何提高效益转为国有资产如何进入社保。如果国有资产进社保将可以提高居民收入。
至于财税体制,曹远征认为,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政府的功能应转向服务性政府,因此也应按照这样的方向推进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减税是改革其中的应有之意,但不能用减税代替财税体制改革,最核心的是建立一个现代国家的财税制度,而不是仅仅税收得多点少点的问题。”
对于去杠杆问题,联办财经研究院的院长、国税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表示,去杠杆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不能将其仅仅寄托于债转股,需要开拓更多思路和手段。
具体而言,许善达建议,应当合理进行资本布局。对国有企业来说,很多企业的资本布局并不合理。“很多国有资本还沉浸在一些不一定非要国有资本去做的领域,这样的领域很多,如果这部分国有资本退出,补充到那些国有资本一定要做、但资本金又不足的行业及领域中,那么便可以降低一些企业的杠杆率。”
对民营企业来说亦是如此。许善达认为,有部分民营企业将资产质押后,转而去布局跟自身主业没有关系的业务。“像这样的企业也要调整布局,应该退出跟主业发展关联度不大的领域,把所能够融到的资金,集中在跟主业相关联的地方。如果这样,我相信在这些领域,杠杆率也可以得到明显的降低。”
谈及金融改革,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红力指出,过去40年,中国的金融改革完成了第一次突破,重在解决数量问题,缓解资本总量的短缺,这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秘诀。未来40年,中国金融的改革亟待实现第二次突破,重在解决结构问题,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支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第二次突破中,如能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将有望发挥金融对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引领作用。
在实现金融改革第二次突破的过程中,张红力表示,一方面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信号机作用,引导资本向新经济“独角兽”流动;另一方面随着“独角兽”的蓬勃发展,即将带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一轮繁荣,两者相互促进,有望形成稳定的正向循环,从而持续培育和释放今后40年的中国经济的知识红利;再一方面,中国新一轮的发展突破急需直接融资发力。
张红力谈到,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当前,在中国经济内外部承受压力的大背景下,加速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有助于平衡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
“中国的改革和开放的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我们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配置还没能够充分地体现它的价值。” 黄孟复表示,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抱有信心,只要能将改革开放的红利充分释放,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会更好。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