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刘敬元
逾万亿险资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并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多方信息显示,相关政策空间正在逐步打开,险资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方案或正在酝酿。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保险资管业普遍在等待相关细则出台。“有配套的方案政策才行,不然各家公司的合规、风控和财务会有各种解读。”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
保险资管静待配套方案
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在谈及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时提出,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
同一天早些时候,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谈及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流动性风险时亦表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如果投资标的是估值问题,去救就不会有什么效果,如果是流动性问题,可以去救。”一家中小险企首席投资官表示,如果是纯粹流动性问题,险资参与救助会是一个对双方都好的事情,而且设计得好的话,产品也会有吸引力。
不纳入权益比例监管
记者从多家险资投资人士处了解到,目前监管还没有下发详细方案和征求意见,鉴于目前市况,对于通过专项产品投向股市的保险资金放开比例限制的可能性非常大。
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是险资权益投资必须遵循的一个关键规定。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
对于专项产品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一家中小险企首席投资官表示,熊市的时候各家的额度都会比较充足,这个政策短期看可能会没有什么吸引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5.71万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5万亿元,占比12.43%,为近年来的较低点。按照30%的投资上限,理论上仍有不少2.76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但从未来3~5年看,待股市好转时,“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政策能起到一定的权益投资额度放宽效果。
另外,为了防范集中度风险,目前政策针对保险公司投资单一资产和单一交易对手制定保险资金运用集中度上限比例。根据上述通知,投资单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均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往往涉及大量资金调配。对于资金量较小的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很容易就达到5%的上限标准。专项产品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有利于推动更多中小公司参与到投资优质上市公司的队伍中来。
需解决净值波动问题
实际上,相较于“不纳入权益投资”,保险业当前对于专项产品的核心诉求,更多是产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多位保险投资人士表示,从险资特性来说,投资到优质上市公司可引导保险资金输血实体经济,但同时保险资金有自身既定的投资目标和资金匹配需求,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险资参与化解股票质押业务风险的难点。
记者采访获悉,根据保险业内人士的理解,专项产品将是一个投资范围包括股票等公开市场品种的组合型保险资管产品。
一位中小寿险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分析,要求通过设立专项产品来参与,而不是直接购买特定股票,实际上构成一道前置的风险管控举措。“有资格设立专项产品的,只有具有业务资质的保险资管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非理性投资以及浑水摸鱼的情形。”
而由于现在的资管产品多是净值型的,因此发行产品的管理人须考虑净值波动的问题,最好能保持净值稳定或增长。
险资普遍希望参与股票质押业务能获得固定收益。即险企可以通过投资上市公司股票为上市公司输入流动性,但并不看重股票收益,因为股票收益通过二级市场投资即可达成,而是期望通过投资带来稳定的固定收益。
投向股票的产品如何保持净值稳定?多位保险资管人士提到了类似于“可交换私募债”、“可转债”的方式,设定一个年限(比如3年),形式是债,净值就不会随股价波动了。“若以3年为一个周期,股市再熊3年的可能性比较小,等股市好起来了,上市公司也能够把钱还了,再给资金一个选择权,可以换股票,再能赚一笔,对大家都是一个好事。”上述中小险企首席投资官认为。
也有保险投资人士表示,专项产品可以投向质押盘里有较高固定分红的那些股票,这也利于产品形成稳定收益。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