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4日09:14 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陈鹏 刘夏)继苹果之后,滴滴再次迎来一位“金主”。中国人寿13日对外宣布,已与滴滴出行签署协议,将出资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滴滴出行,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

  国寿先投Uber,再入滴滴

  据介绍,此次交易由中国人寿旗下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完成。除了资本层面,中国人寿还将和滴滴出行在保险、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此外,双方还将关注境内外移动出行及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中国人寿昨日称,滴滴拥有海量用户、出行场景、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及巨大的平台价值,是其转型升级时期的合适伙伴。

  在宣布出资超6亿美元投资滴滴出行之前,中国人寿也曾现身Uber的融资名单之中,有消息称,中国人寿是在2014年E轮融资中投资Uber的。

  对于同时投资两家移动出行平台,中国人寿昨日公开澄清,“此前投资的是Uber全球,并非Uber中国(即中国优步),该投资在2015年完成。”

  尽管Uber全球与中国优步目前是相互独立的运营主体,但中国人寿同时投资Uber和滴滴的举动,还是在市场引起不小的争议。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同时投资两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是一种对冲风险的行为,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将有效避免在这一领域内的投资风险。

  不过,由于投资机构有权获知被投资方的具体经营情况,因而对于被投资方而言,与竞争对手共同“分享”一个投资人,或许并不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

  一位互联网保险研究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有巨量的保险资金,“大户”中国人寿也需要寻找好的出口,而投资滴滴这种中后期的项目本身风险较小。

  该研究人士称,目前包括国寿在内的传统险企在互联网保险方面的布局效果不佳,需要寻找伙伴进行突破。

  移动出行连获“金主”

  5月13日,滴滴宣布获得苹果10亿美元“史上最大单笔融资”,仅仅过了一个月,滴滴又迎来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

  而最近一次在智能出行领域宣布获得融资的,是滴滴老对手Uber:6月2日,Uber宣布获得来自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的35亿美元投资——这也是Uber融资史上的单笔最大投资。

  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国内机构也正对滴滴、Uber展开“争投”。截至目前,滴滴出行也已经获得本土众多有力支持者,其中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中投公司、招商银行等。Uber和中国优步也获得了海航集团、中信证券、中国太平等青睐。

  接连顺利融资使得两家似乎都不急于上市。据消息人士对路透社称,滴滴出行将有可能于2018年在美国进行IPO。Uber的CEO则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IPO。

  ■ 延伸

  险资投滴滴,平安已先“入局”

  事实上,在中国人寿投资滴滴出行之前,中国平安去年7月便凭借旗下的创新投资基金先行入局。而在同年10月份,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又与滴滴出行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据了解,该保险产品覆盖滴滴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等,对行驶过程中乘客和司机提供保险保障。

  一位互联网保险领域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出行与保险密不可分,而通过投资入股滴滴,会在接下来的保险方面合作中更具优势。

  另有保险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高收益资产较为缺乏,险企购买投资性房地产和股权投资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而投资滴滴和Uber也都是比较正确的财务决定。(陈鹏)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银行反映不良贷款不能打马虎眼

商业银行能否真实反映不良贷款,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操守”,更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博得社会广泛信任和获得源源不断社会资源。商业银行应要认真对待此事,把它纳入重要经营管理及风险管控目标,将不良贷款真实性全部展现给社会和全体股东,以消除各...

银行应摒弃庸俗短视的信贷文化

银行“收杀自有银行“收杀的苦衷。面对企业诚信的堕落,面对信用环境的恶化,银行“收杀的确充满了太多的无奈。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理直气壮“雨天收杀的理由,不是我们可以不分企业实际情况盲目抽贷、压贷的遁词。

中国开放型经济仍存坚实基础

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贸易、消费和投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最坚实的基矗要看到中国走出去的基储优势和机遇,要心中有数,而不能因经济下行而失去信心。

重出江湖的索罗斯在赌什么?

索罗斯买入黄金和抛售股票,可能只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全球风险降至,请着手应对。至于索罗斯在赌什么,我想,他很难离开自己的老本行,只有国家债务和货币市场酝酿出来的波动,才是难以阻止的,索罗斯赌的,可能依然是更多国家的命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