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7日 11:54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荣图为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荣

  新浪财经讯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大理海湾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荣发表演讲。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老师,罗会长、姚会长、张社长,今天在这个会场上,还有不少以前给我上课的老师,包括本科的老师,研究生的老师,所以今天在这样的场合上发言,也是向各位老师、各位会长、专家和同仁们汇报一下,我学金融、干金融这30多年来个人的一些体会。

  我发言的题目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保险本源”。

  时间的关系,我简单地说几点:

  第一,现代社会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原来说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那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社会?近几年,人类改变了很多习惯,包括读报、支付,甚至排队的习惯,要是在5年前,10年前,你预测现在这种状况肯定会被认为这个人精神有问题,因为不可想象,颠覆的太快。但现在大家不知不觉地都非常习惯了。所以现在的社会形态、人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社会时代。

  网络社会时代到底有什么特征?我认为可以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描述。“互联网+”和“+互联网”,有人把这两个对立起来,我认为它们两个说的其实是一回事,我认为“互联网+”说得更多的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这样一个平台来考虑。工业社会时代,一个杯子就是一个杯子,一个杯子卖多少钱,是干的,没有比较和分享的。我记得美国作者克莱·舍基写了一本书叫《未来是湿的》,说的就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湿的,每样东西都可以分享,可以连接,可以更多共享,一份东西可以创造出多个价值,我们现在所处“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形态。包括创业,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必须要想到,作为这个行业的主体你如果没想到,就可能会被边缘化。

  “+互联网”是什么呢?它不是推倒重来,它是有历史的,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文明了,不是说互联网模式来了就否定一切,或者说是互联网来了之后,一触网就好了。传统的模式、固有的经验在现阶段就要考虑多一个互联网这么一个工具、一个技术革命,它可能将对你所在的行业、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和创新。例如说刚才大家在微信群上的发红包的时候,我一直没有连上我的信用卡,所以没有办法发红包,这说明什么呢?你要参与,不参与那就有可能被边缘化。所以我认为,现在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互联网+”和“+互联网”,这两者不是矛盾的,说的是两个维度。这个时代有很多特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和颠覆式的微创新等等,我们要清醒,要面对,要参与,要拥抱。

  第二,互联网和金融保险到底是什么关系?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新的社会形态来了,虽然会产生很多矛盾,但我们都是参与者。在面对矛盾和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有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内部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到底互联网和金融保险是怎样的矛盾关系呢?我的看法是,互联网只是一个技术、是一种工具、一种科学革命带来的高新技术。而真正决定金融保险发展的,还是金融保险的本身,它的本源。也就是说技术不会改变金融保险的本质和本源,可能会帮助助推,或在前面拉动金融保险更好地践行它的职能,更好地接近金融保险的本质,或者说真正把金融保险的本源发挥出来。比如说体验为王、免费这些互联网特点都是助推金融保险发展的。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我等会会进一步阐述,但至少有一点——就是要对接客户,所以互联网的技术显然能助推金融保险的本源发挥,发展得更快一些。我认为互联网和金融保险的关系是这样的: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科技,原来我们马路营销是一种模式,敲门卖保险,或者是电话营销,都是工具,现在的互联网也是一种工具,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工具出来。

  第三,那么,金融保险的本源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这些年的实践和体会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做好金融保险,就要坚持正确的理念、把握客观的理论、保持操作的理性。这也是我常和我的团队所说的“三理”。

  什么叫“坚持正确的理念”?它实际上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或者是价值取向的问题。金融保险到底理念上要解决什么问题?到底金融为谁?保险为谁?要解决这些问题。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说过:“真正的好金融绝不仅仅是管理风险,还必须是社会资产的看守者和社会价值的支持者。”所以金融本身不是目的,我们要从理念上把握金融为谁?保险为谁?我认为这是金融保险的本质。

  什么是“客观的理论”?这些年我也提出一个观点,即我们做金融保险“三个三”理论,就是金融保险本质的一个体会,比如说,金融保险的属性到底是什么?我认为金融保险至少有三个属性:   

  第一个是社会属性;第二个是金融属性;第三是经济属性。经济属性首先它是一个企业,它要生存,要挣钱,要升值。金融属性即保险公司除进行保险业务本身以外,它还有投融资功能,大家都说保险是两个轮子走路,一个是保险业本身,一个是投资挣钱,投资回报。我认为保险公司更主要的还有社会属性,就是要践行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保险企业要关注弱势群体、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等等。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履行好其社会属性,它应该是做不大或者说是不可持续的。比如说最近几年华安保险做的“学贷险”以及前不久开发的“扶老人险”,都有些法律的因素或者道德的因素在里面,体现保险企业的社会属性,有些产品的设计初衷可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例如华安保险的学贷险。这就是我认为的,金融企业要把握的客观理论,金融企业的三个属性。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有价值的金融企业,它到底是如何衡量的?我认为有三个价值要素:一是它必须有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或者有竞争力的产品,我认为华安保险的学贷险,包括我们的保证保险战略,都是我们的一些探索。二是必须有一个差异化的营销模式和销售网络,或是盈利模式,通过互联网也是其中的一种模式。三是必须有一批稳定的客户群,而且产品和服务就是针对这些客户群的。这三个价值要素如果把互联网的因素加进去就有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可以促进保险行业、企业回归本源,成本降低、效益提高。这是第二个“三”。

  第三个“三”是金融企业、保险企业要有具备的各种能力,比如说银监会提的信托业要有的“十个能力”,我认为金融保险最主要要具备三个能力:一是资本能力,二是规模能力,三是风险控制能力。资本能力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通过比如说众筹、定增等等方式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路演也不像十年前那么累了。规模能力大家也都有认识,我认为规模能力应该是金融企业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关系到市场份额,关系到企业价值的体现,尤其作为保险公司没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规模,风险是没法评估,没法保障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一个能力,风险控制好了成本就低了,利润率就高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金融企业的“三个三”理念,我认为互联网可以帮助金融保险不断加强“三个”能力的提升,“三个”价值要素的增值,以及对“三个”属性的固化,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的。

  几年前我们做了一些研究,中国保险业在中国金融业中管理的资产是很少的,我们研究的成果是在成熟的市场里,银、证、保应该是三分天下,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市场,保险还略强。这是我们在几年前做的研究,我们要达到成熟金融市场那样的资产结构比例,还需要100多年,现在显然是等不及了。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的金融结构里,保险市场是短腿,只占了金融总资产的5%不到。像美国,保险资产有17万亿美元,银行资产只有13万亿美元,但中国保险资产刚突破11万亿人民币,相比之下,银行总资产已经有170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保险人要有使命感,要奋发进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构?这说明保险整个服务社会的能力很不足、很弱。现在保险的“新国十条”也出来了,大家应该都意识到,现在就是要大力发展保险业,全力推进行业进步。我认为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为提升保险在金融结构里的资产比例,服务能力的增强提供机遇。如果说银、证、保结构合理了,那我们保险服务社会、服务金融的能力就提高了,这些对于我们而言,任重而道远。

  感谢张社长邀请我来跟大家作汇报,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谢谢大家。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