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艾琳 北京报道

  “如果你的一支柱量化风险最低资本是10亿元,那么SARMRA评估每增加1分,资本要求就能少500万元。1分对应500万,这是将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变现成了真金白银的资本要求,保险公司对风控的重视度一下就不一样了。”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10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一份保险行业就“偿二代”二支柱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正式发布后的行业首次自评结果。这是保险行业的监管核心标准由“规模”向“风险”转变的最关键一步。

  “现行的监管原理是以规模为标准,公司的保费收入越高,最低资本要求就越高。正在试运行的偿二代,是根据每家公司的业务结构、规模和风控体系完善性等来制定不同的资本要求。也就是说,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机制的制定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效,都直接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高低。这次评分,是行业首次以打分方式审视自己的风控能力,好坏高低一目了然。”一位业内精算人士分析称。

  根据偿二代的规则,最低资本是由量化风险最低资本、控制风险最低资本和附加资本三部分组成。如果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得分高于80分,公司针对控制风险所需要的最低资本要求就为负数,相当于减少了资本要求。

  根据规则,风险管理能力得分高、控制风险小的保险公司,可以享受到最高10%的最低资本减幅,而风险管理能力得分低、控制风险大的保险公司,其最低资本要求的增幅最高可达40%。

  例如,一家公司一支柱量化风险最低资本为10亿元,如果SARMRA得分为90分,控制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是负5000万元;如果得分为80分,则为0元;如果得分为70分,则为5000万元。也就是说,SARMRA评估结果每增加1分,资本要求就能少500万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数据,首次行业自评的结果是72家产险公司中,80分以上的15家,最高分88.21,最低分仅32.43。72家寿险公司中,80分以上的28家,最高分为92.35,最低分仅31.22。

  当然,这份数据目前只是公司自评结果,此次试评估不作为保险公司计算控制风险最低资本的依据。近期保监会及各地保监局将展开复核评估工作,抽样比例不低于15%,必要时,保监会将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评估。

  “目标与工具”项得分最低

  今年7-9月,保险机构(产险、人身险、再保险)首次按照偿二代规定开展风险管理自评估工作,每家的自评报告递交保监会,然后由保监会统一负责并委托保监局抽样复核,该工作将于11月底结束。

  SARMRA一共有9个评估项目,包括基础环境(组织架构及考核等)、目标与工具(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和管理工具)、以及七大风险的管理能力。9个项目的制度健全性和遵循有效性各占60%和40%的权重。

  “也就是说,光有这些合规并科学的制度还不够,还得看这些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并可持续的执行。并且SARMRA按照公司的经营时间(是否成立超过5年)、规模(签单保费、总资产或者分支机构数量)和风险特征(外资保险分公司),将保险公司分为I类和II类,对应不同的要求标准。II类要求相对较低,例如可以不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一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根据这份行业自评报告,72家产险公司SARMRA总体平均分为72.01,80-90分的有15家,占比21%;70-80分的有29家;60-70分的有21家;60分以下的7家。

  72家寿险公司SARMRA总体平均分为74.17分,其中80-90分的有28家,占比39%;70-80分的有27家;60-70分的有9家;60分以下的8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144家保险公司中,不论产寿,平均分最低的项目都是“目标与工具”,产险5.18分、寿险5.63分(该项满分为10分),即在“部分符合要求”区间。目标与工具是指,保险公司建立风险偏好体系,明确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并运用管理工具将风控嵌入公司经营管理流程中。管理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全面预算、资产负债管理、资本规划与配置、压力测试和风险管理系统等。

  再从中外资角度看,外资产险的SARMRA总体得分水平要高于中资公司,80%的外资产险在70分以上,而76%的中资产险分数集中在60-80分。寿险中资的SARMRA得分较为分散,外资寿险得分90%在70分以上,而中资则70%在70分以上,60分以下的占16%,外资寿险没有60分以下。

  偿付能力充足率,由机构的实际资本除以监管的最低资本要求而得出。现行标准最低资本,也就是分母部分,主要与业务规模相关。保费收入越多,最低资本要求越多,实际资本也就要求越多。出于谨慎考虑,实际资本要为最低资本的1.5倍,才能监管达标正常运营。

  “风险综合评级”评价固有风险

  SARMRA只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得分,属于控制风险范畴;而难以量化的固有风险本身,则由保监会各部门及保监局通过风险综合评级来评价。

  根据偿二代规则: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风险主要有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组成。

  固有风险是指现有正常保险行业物质技术条件和生产组织方式下,必然存在的风险,分为可量化的(保险、市场、信用风险)和难以量化的(操作、战略、声誉和流动性)风险。而控制风险,是指因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完善或无效,导致固有风险未被及时识别和控制的偿付能力相关风险。

  保监会将根据控制风险及可量化的固有风险计算最低资本,将难以量化的固有风险纳入风险综合评级进行评估,这需要保监会各个部门和保监局的联动配合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保监会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表(讨论稿)显示,例如权重占比最大(50%)的操作风险中,保监会发改部、国际部有公司治理的评价职责,财会部对财务管理有评价职责,产、寿险部对公司的销售承保理赔以及准备金管理有评价职责,统信部对信息统计,稽查局对案件管理,法规部对合规风险额外调整有评级职责等。

  上述整体风险综合评级虽全覆盖,但保险集团、不经营保险业务的养老险公司的评级规则则需另行制定。

  “SARMRA自评与复核同时,保监会还在研究制定偿二代相关配套政策,例如保险集团的相关标准,公司法人机构以及分支机构的风险综合评级标准,还要建设偿二代信息系统,以及偿二代的国际化战略等等。”23日,一位参与SARMRA复核评估工作会议的人士称。

  与单个保险公司相比,保险集团具有风险传染性,并存在组织结构不透明风险、集中度风险、非保险领域风险等特有风险。尤其是混合保险集团,由于其控股公司是不受资本监管的非金融机构,甚至没有显性的单一控股法人实体,集团化风险更为突出。

  偿二代体系下,将集团,尤其是混合保险集团纳入监管范围。

  “非保险主体的集团,给监管确实带来不小难度,建立起集团监管架构,还有赖于日后大金融、产融混业时代下监管机构之间不断交流和联合把控风险。”前述人士称。

  高现价占比高,偿付能力降

  偿二代过渡期内,暂时不根据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结果计量控制风险最低资本,因此,之前报送的偿二代数据,只包括第一支柱量化风险最低资本,不包括第二支柱控制风险的最低资本。

  从试运行的上半年数据来看,产险、人身险、再保险的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略低于偿一代标准下的充足率情况。

  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组截至6月30日的新数据显示,对人身险公司而言,长期期交业务占比高的公司,其在现行规则下偿付能力为276%,偿二代标准下提升至306%;而高现价业务占比高的公司,现有规则下偿付能力为309%,在偿二代规则下偿付能力下降128个百分点,为181%。

  从风险结构来判断,产险公司量化风险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保险风险,即车险、农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险种本身的赔付率、费用率假设与预期偏离造成损失的风险。

  而人身险公司中,风险最高的来自于市场风险,即由于利率、权益价格、房地产价格、汇率等变动导致公司遭受非预期损失的风险。

  2003年至今的监管标准重要意义不可忽视,培养了投资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的“资本匹配规模”理念,守住风险底线。

  但“现行标准下,有些风险没有对应的资本要求,有些风险的资本要求过高;资本要求与风险大小的相关性不高。因此,新监管制度的建设是在守住风险底线前提下,科学设定资本要求,避免资本冗余,减轻行业资本负担,在风险防范和价值增长中取得平衡,有效缓解新兴市场中业务快速发展与资本相对短缺的矛盾。”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一次偿二代内部培训会上发言称。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