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

  作为财险公司中少有的“银行系”保险公司,中银保险上半年表现欠佳。

  根据保监会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中银保险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3.4亿元,同比2014年的29.5亿元下降20.92%,增速在所有中资财险公司中排名垫底,而在所有财险公司中,其增速也仅高于去年由中资变身合资的史带财险。

  中银保险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因为公司业务与全资股东中国银行的业务联系较为密切,受到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为减少风险,银行在不少领域的业务有所缩减,相应的保险公司业务发展随之也受到一定限制。

  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自今年6月新董事长王立军上任,中银保险下半年的主要业务方向有所调整,一是要大力发展过去不太重视的车险业务,将车险与非车两大业务同时推进;一是在股东中国银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寻找新的创新机遇。

  避险过剩产业

  “在业内人看来,中银保险并不是一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公司,它的很多业务都是围绕股东的业务在做,这从现在管理层的构成上也能看出来,多数都是银行背景,保险背景的相对较少。”一位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记者查阅中银保险官网披露信息显示,董事会7名成员中,董事长王立军,非执行董事甄梅、刘旭光、陈园波、陈志能、司新春6位均来自中国银行,此前所在部门分别为加拿大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个人金融总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金融机构部,唯一一位有保险背景的是独立非执行董事王真,其此前就职于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此外,中银保险两名监事何秋平、张玉来,两位副总经理周敏慧、李波也都来自于中国银行有关部门。

  “中银保险有一句口号是要做优质的银行保险公司,保险是中国银行构建综合金融的一个板块,其中保险有很大一部分业务实为银行业务提供服务,所以公司在非车业务,主要将信用险、保证保险等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上述中银保险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中银保险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财险、个人意外险等,而其推出的银保特色产品包括保险卡、个贷保、企贷保、中银安心系列产品等,主要是为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定信用担保,解决其融资难题。

  “但从去年年底到目前,诸如钢铁、煤炭、焦炭等领域出现产能过剩,同时需求疲软,甚至不少房地产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在收窄,银行系统都在严控这些产能过剩领域的信贷规模,银行不放贷,保险所能提供的增信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在这些领域的业务规模必然相应收窄。”上述中银保险内部人士表示。

  近日,国新办对2015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都属产能过剩行业,这些行业困难既有前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规模扩张的原因,也有当前经济处在下行周期的原因。数据显示,这几个行业今年上半年生产都处在下滑状态,且从效益情况看,煤炭、水泥、玻璃行业1~5月份利润同比下降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36%。

  根据保监会统计数据,中银保险今年前5月单月保费收入均比去年有所下降,1月份为4.9亿元,同比下降12.5%;2月份为3.1亿元,同比下降16.2%;3月份为4.4亿元,同比下降35.3%;4月份为3.5亿元,同比下降25.5%;5月份为2.9亿元,同比下降29.3%;6月份为4.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车险非车险业务拟齐发力

  作为曾经蓝海的非车险业务现在也变成了红海,价格战尤为激烈,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断承压。

  上述中银保险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过去公司对车险业务并不重视,其业务主要由公司承保部下设的一个处室进行管理,在新董事长上任之后,公司已经决定在下半年增设专门的车险部来运作这方面业务,说明公司对车险的重视程度在加深。但随着商业车险改革的深入,公司对于到底如何做车险仍在研究中。

  同时,上述人士还透露,下半年国内的市场还将继续探索,但会借助股东中国银行开拓“一带一路”的战略开发一些新的竞争领域。

  中银保险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险种分别是机动车辆保险、保证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信用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21.7亿元、9.1亿元、6.5亿元、4.1亿元及4亿元,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承保利润为-1.3亿元,保证保险承保利润为-2.4亿元。

  “财险公司今年的经营情况很难有明显好转,一方面是中小型财险公司发力,抢夺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一方面是行业整体综合成本率略有上升;另一方面非车业务的综合成本率有明显提高,过去财险公司都是用非车利润来补车险的亏损,现在非车业务也处在要亏不亏的边缘。”一位保险经纪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上述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据其介绍,以企财险为例,最初该险种的费率是千分之几,险企能够凭此获得一定利润,后来逐渐降低至万分之几,一般情况下如果费率能维持在万分之三,险企才能保证不亏损,但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后,有很多项目的费率已经降到万分之一,但有很多险企为了能够获得客户,这个费率也在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业内已经用“无底线”在形容目前的非车险竞争,除价格战外,险企目前在非车领域还面临着项目高风险的困境。

  “因为保险公司在非车领域的业务多与银行相关,有的企业如果能从银行贷到款,就不会找保险公司,而会找到保险公司做增信的都是风险高的项目,这个比例约占到80%,也就是说,可能80%的项目都是会出险,需要赔付的项目,财险公司有时候就是在赌。”上述保险经纪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国内财险公司在接到这种高风险项目时会选择找国外再保险公司分保,一家近年来准备大力开拓中国市场的再保险公司承保了不少此类项目,最终因赔付较高而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据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企业财险保险赔款支出99.95亿元,同比增长1.65%;责任保险赔款支出56.27亿元,同比增长20.31%;货运保险赔款支出19.29亿元,同比增长1.38%;机动车辆保险赔款支出1561.77亿元,同比增长9.64%。

  “国内目前的竞争环境并不适合于真正走细分市场的公司生存,曾经有的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思路就是只做非车险,在这个领域深耕,但进入市场后发现价格战太激烈,而开拓其他的新领域还存在着法律法规等客观条件的约束,因此也会想着要扩大业务领域,从车险领域可扩大客户资源,这样就从专业公司变身综合公司,这可能也是中银保险面对市场的一个选择。”上述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