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恋上海外地产:美景与隐忧共生

2015年02月02日 13:48  《金融博览财富》  收藏本文     

  文/ 吕 岩

  险资海外投资可谓风云际会,平安、安邦、国寿、阳光等巨头重金拿下地标式建筑,一时成为投资界瞩目的新闻。客观来看,险资涌向海外地产是资本市场的自然选择,未来将成为常态化配置,而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保险公司也在逐步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并为迈向全球化埋下伏笔。

  “不差钱”险企进军海外地产

  保险公司向来“不差钱”,特别是饱受投资束缚之苦的中国保险公司,已经积累了长久的投资冲动,再加上国家对境外投资审批的松绑和监管机构对险资运用的鼓励,险资境外投资可谓如虎添翼,资金雄厚的保险公司自然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这些令人艳羡的投资主体中,最耀眼的当数安邦,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保险界中的“异类”,一月三次收购海外资产,不仅豪迈购入华尔道夫酒店,更以100% 股权购入比利时保险公司和银行,手笔可谓惊人,而且在国内也是四处出击,以至获得“扫货”之名。名门掌舵人的背景令安邦拥有强大而神秘的扩张力,其他主体难以轻易比肩。保险业务只是安邦金控拼图中的一块,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横跨众多领域的综合金融帝国。虽然安邦是保险业难以复制的个例,但市场机遇是客观公平的,安邦的频频出手表明保险业正面临获取低成本资金和探索全球化发展的良好机遇,而前者更是每一个投资者苦心求索的目标。除了安邦之外,国寿、平安、阳光也分别购置了海外地标式建筑,而人保、合众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在跃跃欲试。在险资投资中,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占比仅为1%左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虽然海外投资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屈指算来,目前也就寥寥几个案例。因此,海外地产投资对保险业来说才刚刚起步,险企对海外地产的恋情将会越来越浓。

  追逐回报:资本市场的自然选择

  其实,险资涌向海外房地产无非是资本市场的自然选择而已。体量大、久期长的保险资金需要一个能够带来稳定回报的投资对象,房地产就是一个很对口的目标,欧美发达国家通常会将4%-6% 的保险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不少摩天大楼都是由保险资金投资建成的。

  然而,国内房地产的风险几乎已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而在经济增速阶段性放缓的“新常态”下,其他实业投资又难以看到稳定收益,能入险资法眼的项目着实不多。而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欧美房地产,正处在复苏的过程中,稳定而向好的回报率正符合险资的要求,而且发达国家健全的法律体系、较高的交易透明度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因此,在保险公司眼中,海外房地产是一块亟待开发的黄金领域,险资涌向这一领域,是资本市场的自然选择,不足为怪。

  当前,我国保险业海外投资比例离法定比例还相差甚远,只要海外房地产的回报率能够保持下去,保险公司就会继续将目光聚焦在这一领域。其实,不仅是保险公司,银行等行业也在进军海外地产,工行、中行等主体均在国外金融重镇购入办公场所,更印证了海外地产的优势。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海外投资还能呼应“新国十条”“走出去”的建议,打响自身品牌。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案例,总是能够吸引足够的眼球。众口传扬之间,保险公司的名号自然会越来越响,对拓展主业也就有了更大的助力。

  美景与隐忧共生

  目前,保险资金“走出去”还是比较成功的,投资目标的预期收益表现良好。然而图景虽美,但风险仍需警示,据相关统计,2014 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海外房地产投资已出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交易额已超2013 年全年额度,而这其中不乏亏损案例。作为风险汇聚者的保险公司,如何规避这一巨大的投资风险是首要之虑。正因如此,据报道,平安、国寿和安邦在确认收购之前,都进行了接近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尽职调查等相关工作,谨慎研判收购的可行性,确保回报率的稳定。

  另外,《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也明确指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可以投资的领域必须是“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不动产和办公不动产”,而目前的几个案例也都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监管机构也表示将制定“走出去”监管规则,毕竟海外地产投资动辄数十亿元规模,出手不可不慎。随着投资能力和监管政策的完善,未来险资的海外投资将走上常态化之路,投资范围的扩张自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修炼好内外功,对内提高自己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对外研究好投资地区的法律、政策、经济乃至社会文化,以免一朝失误毁十年之功。

  长远未来:构筑全球发展大格局海外投资只是保险业“走出去”的主要路径之一,而最根本的“走出去”是指保险公司打入海外保险市场,成为真正的国际保险公司,这也是“新国十条”等政策所着重强调之路。我国有海量的产品出口境外,需要多个领域的保险服务,与其将保费交给当地险企或国际险企,不如交给本国保险业,来个“肥水不流外人田”。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保险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的挑战也远比投资房地产大得多。安邦收购海外保险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先例,但单纯靠收购并非长远之策,关键还是提升我国保险业的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使其有底气与国际先进保险公司一较高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不差钱”的险企而言,海外投资是保险资金追求回报的良好选择,也是海外布局较为容易的一步。最理想的前景则是,海外地产投资成为我国保险公司海外展业的跳板,在介入当地资本市场、了解保险发展行情之后,再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兼并收购等举措打入当地保险市场。相信每个有理想的保险公司都会有这样的野心,而究竟能“走出去”到什么程度,走得有多快多好,还要看保险业自身的眼光和实力。在中国越来越深介入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希望这恢弘的一刻尽早到来。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关键词: 保险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张灵甫儿子回应父亲是否够格抗日名将
  • 体育布雷迪4度捧超级碗 火爆群殴 广告秀
  • 娱乐李双江在儿子入狱后首商演 好友:没离婚
  • 财经1/4省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 党报:可喜
  • 科技曝原快播员工在中科云网再被裁
  • 博客马未都:如果不想毁了余秀华最好远离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数学老师会rap 用郭德纲相声教学(图)
  • 齐俊杰:开曼群岛靠什么色诱中国企业
  • 沈凌:中国养老缺的并非是钱
  • 李大霄:八大理由市场从3406点转变
  • 许一力:阿里巴巴惊动了华尔街之狼?
  • 易宪容:民生银行大地震会指向哪里?
  • 姚树洁:毛晓峰民生银行的成功与衰变
  • 冉学东:民生银行的“独苗”之危
  • 马仁辉:美为何必须遏制中国光伏产业
  • 张化桥:日本究竟出了什么大问题?
  • 马跃成:政府回购商品房似一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