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料不会整体上市 预计寿险先上财险后上

2014年11月14日 06:56  证券时报网  收藏本文     

  证券时报记者 曾炎鑫

  日前,市场上盛传安邦保险集团将于明年赴港上市,融资20亿美元。对此,安邦尚未作出任何回应。

  有接近安邦的人士表示,关于安邦上市的版本较多,可能性较大的一种是非整体上市,即安邦旗下的寿险公司先上市然后轮到财险公司上市。鉴于安邦早前已收购券商牌照,安邦未来上市很可能选择世纪证券作为承销商之一。

  料先寿险后财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安邦如果选择赴港上市可能是出于监管政策的考虑,相较内地市场,当前险企赴港上市等待的时间或更短。事实上,自从新华保险2011年年底上市以来,A股市场维持了长时间的“四大上市险企”格局,二三梯队险企上市屡次成热点话题,但迟迟未见成行。

  一名熟悉安邦情况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两个月以前业内就有传闻称安邦正在筹划上市,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或否认。安邦上市可能性较大的方式是优先选择非整体上市,先推动旗下寿险公司上市,再到财险公司,但上市地点并不确定。

  在承销方面,该人士表示,安邦如推动上市进程,很可能选择新加入该集团不久的世纪证券作为承销商。

  一家总部在南方的投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由于世纪证券没有境外承销资质,以及考虑到世纪证券和安邦的关联关系,不排除世纪证券会联合其他无关联机构共同承销。

  安邦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国内十家保险集团之一,目前拥有财险、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保险销售、保险经纪、银行等多种业务。据该集团官网介绍,安邦保险集团总资产规模达7000亿元,拥有3000多个网点、2000多万客户以及海外资产管理公司。

  从资产规模看,安邦财险、通过安邦财险持股35%的成都农商行,以及安邦人寿是安邦保险集团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去年年底,安邦财险总资产为1250亿元,安邦人寿总资产为169.72亿元,而成都农商行总资产为4293.16亿元。

  今年以来,险企上市再度成为行业热点话题,包括泰康人寿、合众人寿和民生人寿等多家险企都传出上市计划,而泰康人寿早在2011年就曾明确提出要在三年内实现集团A股和H股上市。

  子公司年内纷纷增资

  此前,有报道称,若安邦保险集团能够在香港上市,20亿美元的募资规模将足以成为港股史上第二大保险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不过,相较安邦今年以来的海外投资规模,这一募资数字并不算大。

  10月份,安邦宣布完成对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的收购,这次收购总价达到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一周时间后,安邦宣布全面收购比利时有着百年历史的险企FIDEA,但并未宣布收购价格。公开资料显示,比利时联合金融集团曾将该公司以2.436亿欧元(以当前汇率计算,约合18.92亿元人民币)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J.C.Flowers。

  根据上述公开信息保守估计,安邦年内在海外的投资金额已近140亿元。此外,据韩国媒体报道,安邦正在积极寻求收购韩国友利银行多达30%股权,该部分股权估值达2.7兆韩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如这笔收购能够实现,安邦年内的海外投资资金更将高达约294亿元。

  据了解,安邦在大幅投资之前先进行了巨额增资。先是今年4月,保监会发文批准安邦保险集团增资至300亿元人民币;紧接着在5月份,安邦人寿获保监会批复,被同意增资至117.9亿元人民币;同在5月,安邦财险更是一口气增资至190亿元人民币。险企增资,一般被视为为了补充偿付能力、满足日后业务扩张需求,但安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高企,其中安邦财险去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1536%,远高于监管要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安邦的这轮增资,为今年10月的频频海外“收购秀”埋下伏笔。

  北京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安邦保险集团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标准基础设施投资集团、嘉兴公路建设投资和联通租赁集团等共同发起成立。

文章关键词: 投资安邦财险整体上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河北亿元贪官1家7人被拘 40箱钱部分长毛
  • 体育总决赛-锦织圭进四强 费德勒横扫穆雷
  • 娱乐编剧于正“贱人就是矫情”疑再讽林心如
  • 财经油价迎八连降 发改委或出手压低降幅
  • 科技高通案尾声:国产手机厂商或掀专利内战
  • 博客记者:广州“楼凤”色情产业链调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网传985、211遭废除 教育部将正式回应
  • 叶檀:再无新生代农民
  • 冉学东:中国式贪腐导致通缩?
  • 陈思进:美国房市值得“抄底”吗?
  • 梁建章:林毅夫可能高估中国经济增长
  • 陶冬:中国版马歇尔先作好中国梦
  • 吴国平:天量后A股迈入精彩新纪元
  • 杨红旭:楼市“暖冬”来了
  • 叶檀:中国应逐步实行ICT贸易零关税
  • 徐斌:“新常态”重头戏是海外扩张
  • 许一力:为何美国在APEC上罕见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