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立: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必须依靠市场

2014年10月24日 10:19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 图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

  新浪财经讯 第七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九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10月23日日在广东虎门丰泰花园酒店隆重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在论坛上表示,保险业不断改革进取的过程靠的是市场,改革一定是市场化的,以市场为基准和出发点,改革的过程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竞争促发展的。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刘新立: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守正与顺时,如何守正与顺时?保险业在这样一个基调下不断改革进取的过程中,靠什么?靠的是市场。改革一定是市场化的,以市场为基准和出发点,改革的过程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竞争促发展的。市场有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边界,变革的力度超过了这个边界,可能出现市场失灵。因此,市场化改革的目的不是一维的,除了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个维度之外,还存在避免进入市场失灵境况这个维度的目的。

  我想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谈谈对保险业通过市场化改革进行守正与顺时的几点想法。

  首先,关于保险的定位。

  定位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如果目标一开始就错了,很可能会发生后续的“跑偏”。

  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更好地发挥保险的作用。保险作用表面上来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中国保险业的理论研究领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社会各界对保险业重要作用认识也并不充分。上半年,我参与了保监会办公厅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颁布进行论证的一个研究课题,“关于充分发挥保险业功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提出了保险在以下5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若干意见》对保险的五个定位中,有三条完全出自我们的课题报告。当时我们对保险业定位的梳理如下:

  第一,保险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必备要素。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如果一国保险业不完善,那么这个市场经济就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

  从世界保险发展史看,现代保险业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是典型的“市场之产儿”。14世纪,随着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发展,出于风险转移的需要,海上保险在意大利开始萌芽,后随海上贸易区域开拓,海上保险由意大利经葡萄牙、西班牙,于16世纪传入荷兰、英国和德国等地。众所周知,贸易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行为,正是在市场经济中从事贸易的商人有了转移风险的需求,保险业作为一个行业才由此生发。

  19世纪初,西方现代保险业进入中国,其背景是为了配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和经济贸易的需要,也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从1949年至1958年,新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从诞生发展到国内保险业务停办的大起大落,停办的主要理由是“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已完成历史使命”,可见,商业保险与计划经济不是相配套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保险可有可无。然而,即使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海外保险业务还是保留下来了,得以保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存在转移风险的现实需求。这说明,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只要存在市场经济成分(如对外经济贸易),保险就有其生存空间,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探索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总体蓝图;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的说明中谈到,“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同理,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管理,也应当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领域应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且,由于这些领域都存在风险,所以,对这些领域的风险实施市场化(而不是政府财政救济式)的管理,也应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市场化的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中,保险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经济补偿的基础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即是对保险基础功能的总括要求。

  如果保险制度安排不完善,那么对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无处不在的风险的管理就无法实现市场化安排,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就将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保险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保险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必备要素。

  第二,保险是健全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作为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长期资金供给者和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市场主体,保险业的发展对于一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存在“短期资金多,长期资金少”、“个人投资者多,机构投资者少”、“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等结构性问题,影响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和化解。

  保险机构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提供者,对于提高投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金融市场资金的稳定来源。而且,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健性水平。发展保险业,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对于改善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健全一国金融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历次金融危机(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实也表明,总体而言,由于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的特性,保险机构具有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具有积极意义,是健全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

  第三,保险是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保险业的参与,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民生保障需求。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政府主要提供基本保障,市场则提供非基本的、补充性的保障,政府与市场共同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障中,既可由政府直接生产提供(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亦可由政府向市场采购后提供(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同时,要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购买的基本公共服务,都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不适合或不具备条件购买服务的,再由政府直接提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根据以上要求,保险业在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其一,保险业在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之上,可以提供补充性的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参与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民生保障需求。其二,保险业通过参与基本医保,可以提升基本医保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放大保障效应、降低运行成本,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风险、提升基金管理效率,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其三,保险业通过发展农村小额保险、低保救助人员保险、人口较少民族保险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和改善对低收入群体和受灾群体的风险管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四,保险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机制。保险对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减缓社会冲突、增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其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史无前例。传统的“社会管理”,主要是依靠政府,依靠硬性行政手段;而创新的“社会治理”,则要坚持系统治理,一方面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强调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在创新社会治理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要求,要求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在上述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社会治安、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企业和居民参加保险的比例过低,仅有少部分灾害事故损失能够通过保险获得补偿,既不利于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又增加了政府财政和事务负担。随着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政府应当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不断改进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在这些领域,通过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保险、社会治安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可以及时实施对受害者的经济补偿、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减缓社会冲突,增进社会和谐。而且,通过保险的防损减灾机制和保险价格的风险调节机制,还能改变企业和居民的风险行为,降低社会风险总水平。

  因此,引入保险制度,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由此减缓社会冲突,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保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国家治理的“工具箱”中,是否备有并运用好“保险”这一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判定一国的国家治理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称为“国家治理”)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国家治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一个重要基石是做好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加强和改善社会风险管理,才能使整个制度体系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

  我们已经步入“风险社会”,对于风险管理有更加急迫的需要。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面临更加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多重风险,比如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不可持续、农业风险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与巨灾频发、贫富差距与公平缺失等。对于“风险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不论是传统的国家治理,还是现代的国家治理,都需要风险管理。二者的区别是,传统国家治理不需要“保险”这一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政府直接站在面对风险的第一线,负兜底责任,成为风险承担主体;而现代国家治理则需要“保险”,通过“政府保障、保险市场和社会慈善”,即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构筑一个全社会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这个风险管理体系中,政府保障是托底层,市场化的保险制度安排是核心层,社会的公益慈善是补充层。而且,通过保险制度,还能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使国家治理的总体效应实现最大化,总体效果实现最优化。

  因此,保险这一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市场化改革的具体路径。

  只有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从内生的角度真正发展壮大,才能达到实现可持续盈利的目标。

  最后,监管是对第二个维度的保障。

  在改革新时期,经济社会面临新挑战。经济风险更加复杂多元;公共安全事故多发,各类社会矛盾凸显;资源和环境压力显著增大,环境污染风险突出;人口老龄化时代来临,社会保障的需求增加。新形势对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需要,对保险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保险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的目的是避免市场失灵程度下的混乱,具体地,应当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改进和完善保险监管,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上下功夫。

  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保险创新论坛刘新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干部不依法办事将不被重用 全会要点一览
  • 体育重磅!纳什因伤赛季报销 一代传奇或退役
  • 娱乐成龙谈子吸毒:我不称职 求别伤害林凤娇
  • 财经9月70城房价环比全部停涨 销量大增8%
  • 科技苹果公司CEO库克的“中国梦”
  • 博客日本就慰安妇问题自打耳光为了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月两位留学美学生自杀 国考热职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
  • 洪榕: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 叶檀:退市制度的敌人
  • 傅蔚冈:阿狗阿猫正在离开房地产
  • 钮文新:互联网金融不要冲动
  • 肖磊: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最关键阶段
  • 马跃成:短期内房价下行趋势难逆转
  • 徐斌:稳住局面再“削藩”
  • 牛刀:美元再掀一轮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