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险企拼个险推动费用上涨 招聘团队津贴高达9千元

2012年12月04日 01:44  每日经济新闻 

  毎经记者 李听 发自上海

  “想来想去,我还是没去。”11月30日,某合资保险公司营销主管殷仁(化名)笑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殷仁告诉记者:“不久前我们公司前总裁自己创办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很多跟随他多年的旧部都去了他的新公司。尤其是在上海市场,跟随前总裁‘转移战场’的营销人力接近公司总人力的20%,部分营销团队几乎唱起了 ‘空城计’,江浙一些机构的营销主管也跟他走了。”

  “我没去,主要还是我们团队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我的‘左膀右臂’都在今年前后离开了团队,团队现在处于 ‘断层期’。我还是要慎重考虑机会成本,因为要考虑我过去之后下面的人能不能过去,以及过去之后能不能适应。综合考虑后,我觉得还是留在原来的团队比较适合发展。”殷仁继续表示。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沪上走访发现,随着地方法人险企和民资险企 “第三波”险企扩容潮的持续发展,沪上诸多中小险企分支机构 “只有牌子,没有业务”的现状进一步扩大,保险营销线上硝烟味越来越浓。在此背景下,一些保险公司逐步对保险营销的 “第三条路”进行了探索。

  所谓的“第三条路”,用一位保险公司总裁的话来说,就是与代理人制和员工制不同,走一条中间的路,既不放弃代理人的“师承关系”与“激励优势”,又结合了员工制“有归属感”、“有一定保障”的制度优势,力图闯出一条中间道路。

  公司样本:建信人寿试点“一小时员工制”

  现存营销员体制弊病大,改革迫在眉睫,最近两年,中国保监会先后下发通知,力促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在未来的改革方向中,营销员试点“员工制”,或者转为专业中介进行专业化运营,都是可能的路径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由银行系险企建信人寿“创造”的“一小时员工制”引发业界广泛关注。2012年10月,建信人寿总裁赵富高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首次比较详细地表述了他对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考,尤其是整合代理人制和员工制的优势,创立 “一小时员工制”的具体想法与措施。

  11月29日,中国保监会网站披露了建信人寿营销员体制改革的模式,“一小时员工制”被重新表述为“营销员双重合约”。

  为什么要进行 “营销员双重合约”的探索?建信人寿认为,传统代理制营销模式在当下面临诸多挑战:业务增长放慢,增长乏力;业务主要依靠增员拉动,增员日益艰难,增员成本不断上升;营销员收入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下降,社会地位不高。尤其是对于营销员来说,传统代理制营销模式没有固定收入和社会保障及各种福利待遇,使营销员生存需求存在压力,容易诱发营销员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非员工制地位使得营销员缺乏身份认同,没有归属感,导致营销员流失严重。

  对此,建信人寿在部分省市探索建立的“营销员双重合约”,筹划在营销员层级全部采用代理制合同;对通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评定选拔出来的优秀营销主管,采取代理制与一小时合同制混合的用工体制,公司提供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

  具体操作流程是,当代理制营销员达到一定收入标准时,可提出晋升申请,公司对其相关条件审核通过后,在保留原代理合同的基础上,再签订一个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一小时合同)。公司每三个月或六个月按照一定标准考核营销主管,不合格的,与其终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据悉,一小时合同属于非全日制用工,需要遵守关于非全日制用工关于薪酬和社会保障等相关规定。建信人寿拟给予签订一小时合同的劳动者最低小时工资 (根据当地最低小时工资与25元/小时取高者),每日一小时,每月22天。同时,拟统一采用全日制劳动合同员工最低社保缴纳标准,为签订一小时合同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即根据各地区社会保险缴纳规定,以上一年度当地平均工资收入的60%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由公司统一为其缴纳五险一金,给予营销员充分的社会保障。

  此前,赵富高表示,新的管理模式是借鉴了其股东的管理经验,在加以创新的基础上引为我用。新模式在增强营销员的归属感的同时,也可以让营销员继续保持其营销的活力和动力。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这一模式从10月1日开始在建信人寿位于江苏、广东东莞的一些分支机构进行试点。

  按照不久前建信人寿常务副总裁赵振德在公开场合的说法,这一试点的直接背景是 “我们在其他一些省份进行了尝试,发觉进入其他省份时,虽然我们有良好的干部团队,有良好的支撑体系,但是不采取高投入,也很难在当地市场上有所作为。面临这样的挑战,公司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再向个人渠道做一些资源的配置,”力求通过对个人渠道追加的一些资源配置,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落后于强手林立的“对手”。

  而在“老”的市场上,在试点没有取得结果的时候,依旧维持原貌。事实上,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和建信人寿上海业务管理总部总经理王雪奇交流时获悉,资历老的业务员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出于 “续佣”、客户积累等因素的考虑,不会轻易跳槽。

  赵振德在公开讲话中表示:“在个人渠道,以上海为例,(建信人寿上海业务管理总部)大约有2000名营销员。我们在接过来(指接管原太平洋安泰人寿)以后有点吃惊,入职5年以上的营销员占了70%。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营销体制并没有赶到尽头,通过我们的改革、完善,还有很大的空间。”

  行业调查:险企“拼个险”推动费用上涨

  事实上,在2010年“银保新政”之后,受银保保费收入大幅下滑影响,保险公司要站稳脚跟,必须加强对个人渠道的布局。有上市保险公司随后提出“聚焦营销、聚焦期缴”的口号,颇能代表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渠道取向。

  从2012年上半年寿险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渠道分析来看,四大险企在经过业务调整后,个险渠道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渠道”。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微博]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占所有渠道的比重分别是55.9%、85.6%、51.8%、41.2%;银保渠道占所有渠道的比重分别是39.0%、9.6%、39.3%、56.1%。

  “我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强化增员,怎么提升产能,怎么提高出勤率,协助总经理把业务做上去。”一位保险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

  然而,在强手林立的市场上,“增人”、“增产”谈何容易。“没有其他的办法,最直接的还是佣金和费用。”刚刚晋升为某上市保险公司部门总经理的袁先生表示:“老板要业绩,代理人要收入。你有人、有团队,可以和‘老板’谈条件,‘老板’关心的不外乎人力、活动率、人均产能等。只要你有一个高效的团队,费用你可以和‘老板’谈。”

  事实上,随着各家保险公司对营销渠道的扩容,在市场新增人力匮乏的条件下,佣金手续费率自然水涨船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拿到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四大上市险企业务及管理费率较上年同期均略有上升,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11年上半年其业务及管理费率分别为4.8%、9.0%、7.8%、7.9%,到了2012年上半年,分别上升为5.5%、9.6%、8.6%、8.1%。

  佣金手续费率方面,2012年上半年,四大险企整体费率上升。其中,中国平安的佣金及手续费率上升最为明显。具体来看,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佣金及手续费率分别是7.9%、8.2%、8.8%、7.2%;到了2012年上半年,上述四家险企佣金及手续费率分别调整为7.9%、9.3%、9.3%、6.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从一家大型保险公司 “优秀代理人引进项目”获得的信息显示,以高级业务主任职级(SS)为例,只要达到三个条件 (个人出勤率100%、团队出勤率80%、所辖人力超过6人),即可获得每月津贴4000元;如果所辖团队活动率≥60%、所辖组织当月FYC(一种保费计算标准)≥6000,该业务主任即可获得每月津贴9000元。

  依旧以上述 “项目”为例,如果引进一位业务经理(UM),只要达到三个条件(个人出勤率100%、团队出勤率80%、所辖人力超过20人),即可获得每月津贴8000元;如果所辖团队活动率≥60%、所辖组织当月FYC≥30000,该业务经理即可获得每月津贴18000元。

  事实上,尽管条件如此诱人,但应聘并不火爆。12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一家以营销员队伍建设而闻名沪上的保险公司职场看到,与以往周末人气沸腾的热闹场面相比,当天偌大的一个职场,只零零落落地坐了三五个人,其中只有一两个人还在坚持给客户打电话。

  尽管有保险公司开出每月2万元的“财补”,但“接到绣球”的业务经理小马似乎不为所动。在他看来,“搞人头不是个长久之计,问题还是要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让下面的营销员赚到钱。他们赚到钱,队伍才稳定,专业度才能不断得到培植,客户才能够长期认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专家称年底突击花钱3万亿消息不靠谱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