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再保董事长李培育:积极探索巨灾风险证券化

2012年12月01日 14:35  新浪财经 微博
2012中国保险行业年度峰会于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育。(新浪财经 陈鑫 摄)   2012中国保险行业年度峰会于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育。(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中国保险行业年度峰会于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育出席峰会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李培育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领导,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再保险和巨灾管理的风险话题。一个月前在美国的桑迪飓风在美国曼哈顿登陆,这是仅次于卡特里纳的飓风,按照RMS公司的估计,巨灾造成的损失要达到550亿美元,保险损失大概在一半,预计200-250亿美元。保险损失中,一般再保险公司要赔付超过一半到三分之二。巨灾风险中,再保险的优势就可以体现出来了,这样可以有效保障直保公司在巨灾面前偿付能力的稳定。这次美国桑迪飓风预计高大50%的保险赔付能够有效推动灾后重建。这种格局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巨灾风险管理上水平的高低。所以在美国,我们说巨灾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地区,这个地方也是再保险非常重要的区域。

  国际上两个再保中心,一是伦敦,一是北美地区。我们把视角放回国内,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的巨灾风险也在快速聚集,反映到保险行业保险在巨灾的责任累积,增长的速度明显大于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以地震的风险为例,根据中再集团掌握的数据,2010年地震累计责任同比增长幅度超过50%,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再保险的功能作用,以市场机制来撬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我们国家的巨灾风险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

  围绕再保险推动风险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我想讲四方面的观点。

  一、再保险的机制优势使其成为分担巨灾损失的主渠道。

  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通过再保险,保险公司承担的巨灾风险就可以有效转移到再保险市场,形成风险的第二次分散,这样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分散和化解巨灾的风险。这是再保险机制优势的体现,由于巨灾发生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巨灾损失的巨大,大数法则,在直保实现不现实,只有通过再保险机制的设计,才能使保险人和再保险人共同拥有大量同质风险在更大的空间分散风险,从而促进保险公司对风险的评估和费用的厘订,提高抗风险的可能性。从近年来的数据可以清楚看到,再保险已经成为分担巨灾损失的主渠道。2010年智利的地震,保险赔付的95%实际上是由再保险人承担的。2010年、2011年新西兰连续两次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其中70%是由再保险人分担的保险损失。去年日本的地震,再保险分担的比重高达57%。去年泰国的洪水也是造成了保险行业巨大的损失。再保险人分担的比重高达70%。整体看2011年各类灾害产生的各类损失中,保险业赔付规模大概是1060亿美元,其中再保险分担的比例高达65%。中再集团参与了国内绝大多数直保公司的巨灾再保险和约。承担了国内巨灾风险,累计责任超过5000亿,其中洪水、台风总累计责任超过2000亿,旱灾风险总累计责任超过1000亿元。中再集团已成为国内巨灾再保险主要承担者。巨灾的保险赔付成为保险赔付主要手段,再保险成为保险赔付的主要支撑力量,因此充分发挥再保险的优势,对提升我国对巨灾风险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再保险的决策优势使其提供巨灾风险数据标准化良好的平台。实施巨灾风险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平台,只有完整、规范的数据体系才能细化、改善针对巨灾模型和巨灾累计分析工具的输入,促进科学的费率厘订以及风险的转移,从而提升巨灾风险管理水平。从数据平台的建设来看,再保险是保险的支持者、引导者而不是竞争者,两者是合作的关系,相对单个的直保公司,再保险公司在提供巨灾数据的标准化、完整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直保公司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服务。以中再集团为例,我们大力加强与国内直保公司数据的合作,目前我们与相当部分的直保公司达成了全数据的分享协议(逐合同数据分享协议),提供一对一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价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业巨灾数据和趋势分析,并且对过去20年来保险行业受巨灾影响的周期规律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下一步中再集团还将积极和有关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进一步完善巨灾数据的平台建设,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动态发布行业的巨灾风险的进展趋势,建立巨灾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为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再保险的定位优势使其成为提升巨灾风险管理技术重要的推动力。由于再保险分散风险定位的特征,完整和标准化的数据基础上产生一种科学的合理评价的巨灾风险,厘订再保险价格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巨灾模型技术需求是应运而生的,发展到后来,国际上的巨灾模型技术普遍被纳入到企业承保、再保险、战略发展决策的整个过程。巨灾模型技术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巨灾风险管理的一种基石。不难判断,巨灾管理评估技术与再保险是息息相关的。从国内的实践看,再保险已成为提升巨灾管理技术一个重要的提升力。中再集团是我们国家保险行业第一家引进RMS巨灾模型的公司,而且我们在2010年、2011年分别引进了中国的地震和台风模型,用于国内地震、台风的评估和再保险的定价。2012年,引进了AIR巨灾模型,这是总部在波士顿的巨灾模型公司,用于国内的台风、地震的评估,中再成为国内同时拥有RMS和AIR两类模型的公司。借助模型的应用,公司着力推进巨灾风险管理,为相当一部分直保公司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巨灾保险的协作分析服务,协作保险公司优化巨灾风险组合,合理分化巨灾风险。同时自主开发了地震保险在线估价工具,广泛服务于直保公司,对地震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和分保。下一步中再集团还要以再保险为平台,通过探索、发布国内巨灾风险报告和曲线,探索建立首席巨灾风险专家等措施,来努力使我们公司成为提升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立足顶层设计,建立政府支持,以再保险为主导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灾后重建工作主要依赖于政府和财政的力量,保险和再保险发挥的作用相对比较弱。08年冰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保险赔付比例只有6.3%,跟国外50%以上的差距甚远。08年汶川地震直接损失8451亿,保险赔付不到20亿,赔付比例低到了接近千分之二。保险补偿能力发挥不出来,只能主要依靠政府、依靠财政来进行灾后的重建。这样一种巨灾风险格局,忽略了保险和再保险有效损失补偿功能,客观上加大了政府救灾的压力,也是影响国家财政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应该从宏观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市场力量,逐步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再保险企业为主导的巨灾风险的管理体系,分担政府的负担,提升全社会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具体建议一是政府支持从制度上保证巨灾保险的覆盖面。建议以高地震风险地区为试点,推行省级地震的强制保险,对费率的合理性和保险资本相匹配相对分散的风险组合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根据国外的巨灾模型测算,如果在我们国家中西部欠发达地方,大概有800多个贫困县开展地震保险,如果可以保证全部投保的话,每一户每一年只需要10元保费,保障额度在800多个贫困县可以达到800亿元。因巨灾,农户房屋出现全损,能给予赔付达到1.8万元。因此政府从制度层面提升巨灾保险的意识,保障巨灾保险的覆盖面,是实施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这么低的保费,前提是有足够的覆盖面。

  第二联合直保、再保险公司,建立巨灾再保险的共同体,积极探索巨灾风险的证券化。比如我国核反应堆有核共体,由多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共同承保、分保。建议充分利用国有再保险公司的数据、技术和平台优势,在巨灾高风险的省份建立试点巨灾再保险的共同体。以地震风险为例,建议国有再保险公司为依托,由国有再保险公司拟定基本的费率和条款,中央和省级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保障补贴,所有地震保险业务在直保公司扣除固定比例手续费后纳入地震保险共同体,之后吸收国内用有再承保能力的加入共同体。之所以由国有再保险公司牵头,是因为这是政策保险。另外国内国有再保险公司只有我们一家,竞争对手都是国外企业。对超出再保险的部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支持。以再保险共同体为主体,政府支持下的再保险为主要特征的巨灾再保险的架构。同时支持国有再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巨灾风险的证券化,学习借鉴国际市场非传统的转移方式,试点发行巨灾的债券,通过全球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分散巨灾的巨大风险。

  中再集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的本土化再保险公司,坚实履行再保险职能,是国内历次巨灾再保险主要分担者之一。面对国内持续增长的巨灾风险管理需求,中再集团将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充分发挥巨灾的作用,提升风险意识,开展数据整合,建立技术平台,争取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做出我们的不懈努力,努力为提升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水平做出我们应有的,积极的贡献。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德基速成鸡被曝花钱能买检疫合格证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黄鸣:我为何揭发检测造假门
  • 宋文洲:一人骗客户1亿 这个银行不靠谱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