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汇丰拟抛售735亿港元平安股权

2012年11月24日 00:24  中国经营报 微博

  难耐保险业瓶颈期 外资H股集体抽身

  赵晓菲

  11月19日,媒体曝出汇丰控股计划出售持有的中国平安[微博]15.6%的股份,接盘者或为泰国首富谢国民掌控的正大集团。消息一出,中国平安股价在A股、H股两地连续两日下跌。多数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汇丰减持平安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战略的考虑,并不代表平安存在问题。

  自2011年以来,国外投资机构减持中资保险股多次发生。外资减持除了出于其策略和财务考量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保险业发展遭遇瓶颈期不无关系,外资对中资保险股中短期的上涨空间不甚乐观。

  中国平安735亿港元股权待售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平安在经营上没有问题,汇丰减持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面对“分手”绯闻,从11月19日汇丰控股、中国平安先后发布的公告来看,双方间接承认汇丰确有与第三方接洽商讨出售中国平安15.6%的股权。

  作为平安的大股东,汇丰计划全数出售手头持有的12.33亿股平安H股股份,相当于平安H股部分约40%,总发行股本15.6%。以平安11月16日收市价59.6港元计算,该批股份市值高达735亿港元。受此消息影响,中国平安19日、20日在A股、H股两地连续下跌,直到21日才双双回升。

  关于汇丰减持的原因,综合市场分析观点,主要包括基于战略部署以及资源整合的考虑,汇丰逐步剥离保险业务;回笼资金,可以用于提升资本储备;汇丰因为涉嫌洗钱而面临潜在的罚款,或可用于支付罚款以及缓解汇丰银行出售其他中国资产的压力等。这项交易对于汇丰的影响被普遍看好,消息一出,汇丰股价上扬。

  对于中国平安股价在两地资本市场的反应,市场分析人士则纷纷为平安“鸣屈”,普遍认为平安在经营上没有问题,汇丰减持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更有分析人士称,中国平安目前的三大主营业务保险、银行、投资架构已然成型,即使在经济下行时期,三大板块不同的发展周期亦将可以对集团形成有力的支撑,体现综合金融的优势。

  “汇丰虽然是平安第一大股东,但对平安的经营参与程度很低,退出对平安经营不会有负面影响;汇丰所持有的平安股权全部为H股,即便全部出售其对A股的股权结构也无甚影响,并且不排除溢价出售的可能。”安信证券研究报告称。

  事实上,有消息称,正在与汇丰接洽的正大集团目前商讨的交易价格大概在60港元/股左右,较目前中国平安H股收盘价仍有溢价。而且从过往交易经历来看,中国平安没有折价出让过股权。

  亦有多家券商分析师认为,此时或是买入中国平安的好时机。甚至有券商把中国平安A股的目标价提至85元,是现价的两倍多。

  “对于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而言,目前P/EV(股价/内涵价值)几乎到达1倍,已是估值的历史新低。从最悲观角度去考虑,即便目前的估值不是最低点,但还能有多深呢?站在目前时刻向下还有多大空间呢?”业内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分析师表示。

  中短期看空集中减持保险股?

  外资投资机构对中国保险股的减持说明对保险股价值持怀疑态度,但这也未必就代表他们长期看空中国金融业。

  尽管大家普遍认为汇丰此次减持与平安经营无关,但是对于自去年以来,国外投资机构比较集中减持中国保险股的现象,分析人士认为,与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瓶颈期不无关系。

  保监会11月22日公布保费数据显示,前10个月,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1.31万亿元,同比增长7.2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为4367.7亿元,同比增长15%;人身险保费收入874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为7680.8亿元,同比增长1.7%。分别与去年财险、人身险增速18.54%、6.8%相比,继续下滑,更与前几年20%~30%的增速不能相比。

  利润方面,从几大上市险企业绩来看,不是大幅下滑就是仅保持个位数增速。而且多家财险公司再次面临承保亏损。

  据中信建投保险分析师缴文超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仅在H股市场上就有瑞士银行(UBS AG)减持新华保险1.013亿股,金骏投资减持中国平安2.72亿股,贝莱德(BlackRock)减持中国人寿4.17亿股,UBS、JP摩根减持中国人寿4.56亿股,渣打银行[微博]减持中国人寿、凯雷减持中国太保1.66亿股,Parallel Investors减持中国太保5.16亿股,摩根大通减持中国太平、BlackRock、JP摩根减持中国财险等多次外资投资机构减持中国保险股。这还不包括苏黎世减持新华保险等境内外资减持案例。

  在缴文超看来,外资减持与中国保险业增速放缓有关,汇丰减持平安只是交易中的一笔。

  “虽然目前保险股估值比较低,但是2011年以来中国寿险保险业保费陷入低迷,能不能回暖要看两个因素: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改革的突破,就目前形势判断,2013年中国寿险业保费增速不会出现明显提升,中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利润方面应该不会再有大幅度的下降,因为投资方面应该不会再难看,但是按照一个怎样的速度回升还不明朗。”缴文超表示,外资投资机构对中国保险股的减持已经说明他们对保险股价值的怀疑,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对中国保险市场长期的判断。

  “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保险市场。”近日,平安人寿[微博]董事长李源祥的一句话也得到很多外资机构人士的认同,“短期的调整和波动不会影响行业大的发展趋势。”

  为走出瓶颈期,保监会及各家保险公司在转变行业发展模式、扭转行业形象、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化渠道等方面积极探索。

  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香港证券专业学会委员会成员温天纳亦表示,这些外资机构投资者持有中国金融机构股权,大多只是被动的投资者,不是主动的管理者,长期的战略价值对他们来讲不是很重要,10年、20年之后中国金融业是否会有大发展对他们来讲是很遥远的事。

  “外资主要是从财务性的角度去看,经历金融危机后,这些机构的业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需要重组整合,财务报表需要优化,如果他们觉得短期市场操作可以带来他们利益的更大化,就可能增持或者减持。现在他们减持,不排除他们认为短期内中国金融股在A股、H股已经见顶了。但这也未必就代表他们长期看空中国金融业。”温天纳说。

  另外,缴文超注意到,UBS、BlockRock、凯雷、金骏投资在港股对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先后进行的减持操作,均对对应保险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幅度负面影响,同期跑输香港指数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反外资增持或者缓慢减持的公司股价走势较为缓和,典型的是中国财险和中国太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专家称年底突击花钱3万亿消息不靠谱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