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微博]在《财经郎眼》节目中指出“保险业是暴利行业,保险就是搞传销”,旋即引发轩然大波。随即,被草根们冠以“平民理财大师”的刘彦斌[微博]昨日连发数条微博为保险正名,称“保险业不是暴利行业,保险也不是传销。保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人都需要的。”两位专家观点截然相反,这场口水仗引发了一场大讨论。究竟保险是魔还是佛?记者昨日在星城进行了采访。
郎刘之争网友有赞有弹
在郎咸平的节目中,主持人以“是个人就敢卖保险,是个人就能卖保险”质疑保险的销售模式。郎咸平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作对比,并从商业险的盈利模式得出“我国的商业险是暴利行业和保险就是搞传销”的结论。
该观点一出,网友随即围观,倒郎的居多。因不少网友是保险业人士,戏称“郎教授一席话至少得罪三百万人”。有网友质疑称,“郎教授拿保险行业的老鼠屎说事,作为经济学家,是否眼界过于局限了?”网友“飞翔鱼123”则表示,大众看到的多是斥责保险的现象,而得到保险赔付的消费者多数选择沉默,正是由于这种选择性的发声,大众对保险才会有那么多的误解。他认为,“保险本身是好东西,保险公司、代理人的个别行为不代表保险本质”。
对此,有网友链接出了刘彦斌讲保险的视频试图为保险正名。作为力挺保险的理财师,曾经出过《人人都该买保险》一书的刘彦斌昨日在微博上连发数条微博,回应称,保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其他的行业就没有问题了吗?其实没有一个行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是健康的,未来的前景非常光明,保险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市民买不买保险视需求
专家对保险的认知有天壤之别,消费者也同样如此。记者随机采访发现,长沙市民中屡次购买保险的有之,对保险嗤之以鼻的也大有人在。
有了孩子后,童女士就跟银行理财师咨询过保险,在了解的过程中,她的投保思路发生了变化,“刚开始我觉得应该先给孩子买,但现在应该先给自己买,毕竟我们大人才是经济支柱嘛!”所以,她很乐意地在网上自购了一份意外险。
黄女士从2008年就开始买商业保险,她认为自己需要保障,“每年体检,都有同事发现身体出了状况。因为没有商业保险作补充,单位一般会组织同事捐钱,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加上我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有了保险,万一出状况就不会太被动,没出险那当然更好。”
同时,记者发现,市民对保险避而远之的理由也不少。彭先生算了一笔账,某保险公司一款分红险,每年交1万元,10年共交10万元,到55岁时领取年金,“我算了下,要近20年才能回本,谁知道20年后的物价怎么样了?”
理财师口水仗源于角度不同
面对两位专家截然相反的观点,消费者多少有些无所适从。就连中国保险理财网也在微博上感叹:“同是专家,对保险的认知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专家打口水仗,星城的理财师有什么看法呢?长沙首届“十大金牌理财师”得主之一、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国际金融理财师朱沛琴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争执,是两人出发的角度不一样。“郎咸平是从保险不正当的销售方式来否定保险的;刘彦斌则是从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性出发得出的结论。”
朱沛琴认为,目前的保险本身是好的,通过大数法则分散风险,不好的是保险的销售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保险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二是业绩成为衡量的标准;三是部分保险推销没有从客户本身的需求出发。她提醒市民,购买保险时,更应把保险作为防范风险的防火墙,而不是一种投资理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