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处处是保险陷阱 存款变保单依然我行我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1日 09:00  海峡都市报

  明明是去银行存款,却变成了保险合同;明明买的是理财产品,最后也变成了保险合同;买保险时的承诺很好,售后服务质量却让人无言……

  走进银行,处处是保险陷阱,这是不少福州市民的亲身感受。“存款变保单”这个金融怪胎,屡屡被曝光,却依然我行我素。

  为减少销售误导,解决“存款变保单”的问题,上周保监会启动了寿险销售误导综合治理工作,还通过全国视频会议进行了部署。会上,保监会表示,将加大销售误导的查处力度,追究处罚责任人。

  新政要打击保险销售误导,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经过多次“严打”,误导手段有了哪些变化?记者昨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动态】保监会新政直指银行误导销售保险

  保险销售误导在银行保险渠道最为常见。2011年,我省曾对银行保险渠道市场展开清理行动,据统计,清理出近千个无证代理网点、2000名无证代理人员,先后对60余人采取了行政处罚措施。

  据了解,保监会的此番新政,各项措施直指银行保险渠道(即“银保”)误导。

  据保监会通知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必须确保销售规范: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或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进行片面比较;不得混淆保险产品概念,将 保险产品混同为银行存款或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销售;不得隐瞒合同重要内容,要向客户说明保险责任及责任免除、新型产品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投连和万能险费用 扣除情况以及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确保公司客户信息的真实有效,不得恶意篡改、故意漏填投保人的回访电话、回访地址;不得以停售进行宣传、销售误导。

  【调查】存单变保单,哪些顽疾难治

  现象1:骗保新手段

  昨日记者走访时发现,保险行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误导销售声誉差了,市民的警觉高了。为此,不少保险公司改变误导的套路,过去讲“保险的收益比银行存款高”,现在不少业务员则重点说“资金灵活性”。

  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市民知道保险公司的分红是不确定的,每年能分红多少,取决于保险公司的运作能力,以及资本市场的收益情况。而强 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则很容易被市民拒绝。但是如果把保险的几年后开始保本,或者抵押贷款功能说成随时支取,就比较容易获得市民青睐。

  福州一家保险公司的银保部负责人表示,保险与银行存款最大的差别在于,存款可随时支取,保单却不行。目前一些保险业务员或银行工作人员将保单贷款与随时支取混淆,把保单的质押贷款功能说成具有随时支取功能,让不少市民中了招。

  现象2:银行驻点仍在

  此外,保监会、银监会叫停“保险在银行驻点”已有一年,但是记者走访市场看到,驻点销售依然普遍。

  记者连续一段时间走访银行网点发现,过去保险业务员在银行只是穿正装,驻点销售被叫停后,多数银行让保险业务员伪装成了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

  为什么银行容许保险公司业务员违规驻点?“对保险公司来说,产品摆在银行可以取得市民的信任;对银行来说,可以赚取代理费用。”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着装仿照银行工作人员后,一方面可以避免监管部门抽查,另一方面容易获取市民信任。

  现象3:盯住老人不放

  记者还了解到,银保投诉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与低收入人群,一些人稀里糊涂就“被保险”了。

  保险公司业务员叫老年人投保,被保险人常常是老年人的子女或孙子女,办理时只需提供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即可,而未成年人则只需提供户口簿复印件。投保 后,保险保障的是小孩,但交钱的依然是老人。此前监管部门曾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银保市场,要求不得向高龄客户、低收入客户销售期限长、缴费高的保险产品, 但具体多少才算高龄,并未明确界定。此外“老年人交钱,受益人是子女”一直都不受限制。

  现象4:市民举证难

  为解决保险销售误导,保监会等部门曾多次下文,但误导为何屡禁不止?记者调查后发现,通常市民发现自己被误导投保后,都会提出退保,但是实际能退保的人寥寥无几,投诉容易、举证难是主要问题。这也是保险销售误导难禁的原因之一。

  由于举证难,无法证明投保是被误导的,很多市民在退保时,还会承担经济损失。福州徐先生投保后第一年交了2万元,选择中途退保就要损失将近7000元,原因是保险有保险期,若遵守合同就不能取钱,若提前支取,就需被扣高额手续费。

  对此,福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表示,如果存在销售误导,违背了储户真实意愿,交易或合同在法律上应是无效的,但问题在于市民举证难度非常大,目前,大 多数保险销售时,一般只涉及市民、业务员两人,没有第三人在场,销售时也没有录音,除非存在代签名等不符合投保规范的现象,否则市民很难找到证据。

  作者:欧阳进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