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存单变保单:保险销售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4日 09:08  新华网

  新华社重庆2月13日专电(“中国网事”记者 周凯) 老父亲去银行存养老款,结果被骗买了保险产品,到期之后不但没有收益,反而还亏了1.2万元——近日,有网友发帖描述了父亲“存单变保单”的受骗经历引发网友热议,数百名网友纷纷跟帖晒自己也被银行和保险公司“忽悠”的类似遭遇,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储户权益。

  近年来,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误导销售、额外收费等乱象突出,“存单变保单”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3月7日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下称《监管指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人员不得派驻银行网点,销售人员不得误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规定出台近一年,为何难成保险销售乱象“紧箍咒”?“存单变保单”现象为何仍屡禁不止?“中国网事”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30万养老款竟成一张保单  网友纷纷晒被骗买保险经历

  近日,大渝网一则名为《网友诉说:老人30万存款,没了》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发帖网友称,父亲去银行存款,一名穿着类似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向父亲介绍一款高息理财产品,不但三年后可收回本金、每年分红,还免费赠送一份十年期的保险,老人信以为真,陆续存了30万。三年之后产品到期,父亲去银行一查才知道自己30万养老款买的是一份长达30年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现在本金取出来不但没有收益,还要亏1.2万元。

  此贴引发网友共鸣,“我婆婆也遭保险公司骗惨了”、“我妈妈也被骗过”…… 数百名网友纷纷跟帖晒自己也被银行和保险公司“忽悠”的类似遭遇。网友“放羊的新星”说:“我也被他们误导了,当时去银行存钱,误以为卖保险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稀里糊涂就买了,每年交一万,要交三年,保险期限10年,这不马上要交第三次了,没办法还得交,现在如果退保的话就亏惨了。”

  网友们对这种误导储户购买保险的行为感到十分气愤。网友“长大安”说:“无良啊无良,老人家的钱都骗!”网友“油条”说:“明明是保险公司,却打着银行的旗号,这种做法的确可恶,就是一种欺骗。”

  一些网友表示,由于在买了保险后很难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是误导销售,所以维权十分艰难,不少上当者只能选择吃哑巴亏。发帖网友说:“事情出了后,保险公司却说,如果我们认为真的是保险业务员通过欺诈的形式,诱导老人购买保险的,就应该出示录音证据。一个老人,怎么又想到录音呢?”

  网友认为,除了要追究保险公司的责任外,银行也难辞其咎,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储户权益。网友“绒绒”说:“某些银行,难道没有责任吗?某些机构难道真的不知道吗?某些部门是不是也该出面管管了。”

  “驻点”变“巡点”  部分银行网点仍有保险公司人员常驻

  针对近年来各地出现的“存单变保单”事件和纠纷,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监管指引》规定,商业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是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商业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全面客观介绍保险产品,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

  一些网友称,新规出台之后银行里仍有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记者近日走访了重庆市数十家银行网点发现,部分网点确有保险公司驻点。

  在中国建设银行重庆渝北支行大庆村分理处,记者问近期有哪些理财产品,一名女员工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一款年收益率达7.5%、为期3年的理财产品。这名女员工穿黑色呢大衣,与银行黑色西装工作服十分相似,胸前还别有“大堂助理”的建行工牌,编号“80102”,但无名字。记者索要产品介绍,该员工边递宣传单边支支吾吾地说是建行和中国人保(微博)共同推出的理财产品,三年之后本息都可取出,且存得越长收益越高,最好存6年以上。记者问怎么跟保险公司联系,该员工则爽快地说:“我就是保险公司常驻银行的员工,如果我调动了还有其他员工常驻这里,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新规出台近一年,为何难成保险销售乱象“紧箍咒”?“存单变保单”现象为何仍屡禁不止?

  据银行知情者透露,目前保险公司公信力差,穿着跟银行职工一样、在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产品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抵触心理,在银行推销保险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同时,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会给银行一定的费用和提成,能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重庆市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可以实现双方资源互补,在《监管指引》出台前,不少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允许保险公司人员常驻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但这个过程中,误导销售、额外收费等问题所引发的纠纷也比较突出。文件出台后,重庆市保监局联合重庆市银监局组织全行业自查自纠,对各保险公司和各银行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暗访,对违规的5家保险公司和3家银行的8个网点进行了处罚。

  重庆市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一些保险公司对银保专管员的管理模式由以往的“驻点”转变为“巡点”,即一名专管员负责往返多个银行网点之间,加大了监管难度。重庆市保监局提醒消费者,在确认自己被误导购买保险后,应妥善收好凭据,及时到保险公司或者监管部门投诉。

  加大违约成本、重塑公信力才是治本之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银行职员并不反对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网点常驻推销保险产品,并认为这是“双赢”,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规范销售行为。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从市场营销的技术角度看,企业利用相关产业、相关行业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扩展销售渠道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合法合理地利用这些销售渠道。

  “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是好的,但是不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保险公司利用银行储户多的特点在银行网点销售保险没有错,既可以增加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收入,也可以为需要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便利。银行和保险公司作为企业是需要盈利的,如果强制用行政手段予以禁止,再加上监管不到位,必然会导致政策执行不力,监管部门的信誉受损。”廖成林说。

  专家认为,目前银保市场的问题是保险销售混乱、诚信让位于利益。廖成林建议,首先应从立法上加大企业的失信成本,对违约违法企业处以重罚,让其不敢越雷池一步;其次,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可通过监控设备、产品公示、要求保险销售人员必须亮明身份等措施消除信息不对称,并加大维权意识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

  廖成林说:“尽管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有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利益面前,企业常常将诚信丢弃,其实质是违约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所致。只有疏堵结合、合理制定政策,通过加大违约成本、提高维权力度、规范市场行为,让保险产品重获公信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存单变保单’现象。”(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