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开放保险市场10年 外资险企仍探索生存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 08:59  联合早报网

  顾功垒 报道  重庆特派员

  中国保险市场大门对外敞开10年以来,外资保险公司似乎还是在探索一条中国生存之道。

  多年来面对中资保险同行业者和银行业抢攻保险市场的两面夹击,外资险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受到重挫。

  可是不论前路有多艰辛,业者和分析人士受访时均表示,中国庞大的人口消费需求为保险市场提供有利的滋养基数,保险业者拓宽渠道、中外合资险企“婚后谈好恋爱”,或许能打破现阶段裹足不前的困境。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保费收入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647亿新元),其中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超过9000亿元,寿险在中国保险市场占到将近七成。

  同个时期,外资寿险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却仅维持在3.7%左右,和2005年最高峰时期“一度辉煌”的8.9%相去甚远,也没有过去三年金融海啸影响下的4.9%至5.6%来得高。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外资保险公司数目截至今年9月底已由2004年的13家增至45家,去年仅有四分之一的外资险企获得盈利,对全球业务贡献甚微。

  2001年12月,随着中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签署出台,外资保险公司开始按照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持股不超过50%等限制,以中外合资方式登陆中国。

  他们的经营范围多数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为主,不涉猎财产保险中的交强险(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等业务。

  一名外资保险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调侃:“中外合资是先结婚再恋爱,一方指派总经理,一方指派董事长,营运时到底谁更有权拍板做事就很不好说,‘闹剧’时常上演,总是在不断磨合中。”

  另有业者认为,外资险企最初就是在被绑手绑脚的情况下开拓市场的,交强险一般和商业车险捆绑式销售,限制前者意味着后者一并落空。

  销售渠道“受限”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些保险产品理赔风险高,产品不一定多元就能制胜,反倒是铺设销售渠道“受限”更叫人头痛。

  2004年末开始,保监会虽对外资保险公司取消地域限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业者称合资寿险公司在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审批时,通常每年一家,和中资寿险公司“遍地开花”之势无法抗衡。

  去年底,中国银监会规定每个商业银行网点代理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中国学者庹国柱(微博)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直言,“这更多的是监管部门保护中资险企的一个策略”,但分析人士认为,这确实遏制了外资险企的扩张步伐。

  记者了解到,由新加坡大东方(微博)人寿保险和重庆市地产集团合资组建的中新大东方寿险,成立五年半来只有在去年和今年初分别在四川和陕西设立分行,设立分行的速度平均两年一家。

  另外,面对一些银行推出介于5%至6%的高利率理财产品,外资险企最多给出3%至4%的回报顿失魅力。

  中新大东方过去几年保费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今年业务量料缩水三成,保费收入较去年减少约1亿元至5亿元。

  普华永道本月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报告也指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面临来自中资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及银行业加入涉足保险市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外资险企不言放弃

  纵然一路走来艰辛,而且拓宽渠道须取决于政策导向和商业策略,外资险企均表示不言放弃。

  接受普华永道(普华古柏)调查的业者都表示,虽然挑战严峻但并非不能克服,因此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普华永道中国资产管理主管合伙人汪棣认为,在极低的保险市场渗透率背景下,中国的保费规模正在高速增长,这说明中国仍是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以获得中国的增长潜力将是关键。

  中新大东方董事总经理陈若贤认为,重庆、四川成都和陕西西安正崛起,形成中国西部消费“西三角”,比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或开发较早的东、南部城市更具潜力可挖掘。

  他说,这里的人口基数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发展的温床,相信当西部城市居民收入逐步增加、有“余钱”考虑投资理财时,保险意识会伴随着提升。

  一名30多岁的重庆女白领说,她和身边的年轻父母一样,孩子一出世就购买寿险,随后再考虑给自己或家庭买份保单。

  至于是选择中资还是外资险企,她表示要看保险产品而定,“不过中资保险企业网点绝对是比外资的多多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