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均覆盖低养老缺规划 保险尚未融入中产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 10:37  解放日报

平均覆盖低养老缺规划保险尚未融入中产家庭
保险这块“拼图”在中产家庭的财务规划中所起到的作用尚不明显。

  江庆生    

  编者按:国内家庭的风险状况及抗风险能力如何?对保险有怎样的认知与需求?保险在个人养老体系中的定位又在哪里?  

  日前,泰康人寿和中宏人寿分别携手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2011中国家庭寿险需求研究报告》和《中国中产家庭幸福养老规划白皮书》。

  报告显示,保险对于提升家庭抗风险能力的贡献度还不突出,多为锦上添花的作用;将保险产品作为未来养老规划重要组成的家庭占比并不多。    本期《保险周刊》选摘了两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分析国内家庭保险需求的现状。

  客户群以中高收入家庭为主  

  中国家庭抗风险能力的来源渠道整体上比较集中, “存款”、 “向亲友借款”、 “社保赔付”和 “变卖固定资产”是城市和县域家庭选择的前4位。商业保险对于提升家庭抗风险能力的贡献度还不突出,在城市和县域家庭资金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仅分别为4.6%和1.1%。    这与中国家庭的商业保险覆盖率相关,城市和县域分别有47.5%与32.9%的家庭目前购买了商业保险,而社会保险的普及率分别达到88.9%与87.5%。    通过对地域、家庭收入、资产、学历、生命周期和户主职业等因素的多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商业保险仍然主要是中高收入家庭群体的消费品,而他们本身对风险就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现有商业保险消费群体的主要家庭特征表现为:家庭成员学历高;多为担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者从事普通白领工作;家庭资产一般都在100万元 (含)以上。从家庭生命周期看,消费能力稳定的两口之家,及寿险需求较大的满巢家庭是商业保险的主要消费者。 

  不过,国内家庭的保险认知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市场上的保险产品,仅有27.2%的家庭表示了解其相关信息,而明确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超过半数(51.2%),农村表示不了解的比例更高(54.2%)。可以说,国内保险市场的培育还远未成熟。

  保险成为养老重要准备方式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2亿,占总人口的13.3%。人口老龄化社会正奔涌而来。   

  健康的身体、有钱花、有房住,有91%、 86%和85%的中产家庭认为这些是养老幸福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养老资金匮乏、身体健康问题、赡养服务以及支持子女的压力、社会养老环境不佳是中产家庭心目中最可能影响未来养老幸福的4座大山。   

  养老资金的筹备离不开中青年时期对财富的积累和合理管理。养老资金对资金的保本性要求较高,同时又需要达到一定的收益。 

  不过,近4成中产家庭对未来养老基本没有准备,甚至没有考虑过养老问题。中产家庭养老准备不充分与其对未来养老的乐观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而在诸多养老准备方式中,购买商业养老和医疗保险获得中产家庭的青睐,有52.4%的中产家庭认为,商业保险回报明确、风险低,适合养老资金的筹备。  

  相比稳定的银行储蓄,中产家庭更喜欢用主动的投资方式来打理自己的现有财富,并且深谙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如果进行养老规划,中产家庭更愿意选择积极的投资方式 (如保险、股票、基金、房产等)来储备自己的养老资金,这个比例为72%,远高于选择基本储蓄的27%。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