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牵手深圳龙岗区政府 险资首度试水公立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 01:23  第一财经日报

  钟可芬 叶洁纯

  推进缓慢的公立医院改革难题,似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第一财经日报》近日获悉,中国平安日前已与深圳市龙岗区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合作建立龙岗区中医院项目。

  这是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颁布以来,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公立医院的首宗案例,也是社会资本参与办医的最新注脚。

  探索新型公立医院模式

  而平安保险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证实,深圳龙岗区政府已与平安信托以及平安信托下属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龙岗中医院投资运用协议,按协议要求,各项工作正在推行当中。但其拒绝透露该项目的投资额。

  深圳龙岗区发改委融资办参与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政府负责建楼,建成后直接出租给平安保险。医院的设施和医疗服务项目的管理将全部交由平安保险负责,政府在退出经营角色后,只负责医院的监督。而所有交接事务将于明年4月份完成。

  “在平安保险投资建立深圳龙岗区中医院项目中,新建成的龙岗区中医院内部设备,都将由平安保险负责购买。而所有医疗服务项目也将由平安保险自己设置,但必须保证一定的公益性,如必须提供不低于55%的公益性医疗服务床位。”深圳龙岗区发改委融资办杨先生说。

  杨先生进一步表示,对于医院的医疗项目设置上,将允许开放高端医疗设备服务。“政府让位企业投资后,企业能提供更好的差别化的服务。”

  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颁布,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到,“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艾力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庄一强认为,公立医院改革不应全是政府的责任,应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平安保险这次投资活动,能够促进多元化办医。对于政府而言,改变了原来自己办医院、自己管医院的尴尬局面,能够让其在跳出经营者的身份之后,再进行监管。

  对公立医院而言,高端医疗服务的收入则能弥补公益性服务项目带来的缺口,帮助医院实现收支平衡。本报记者获悉,龙岗区中医院建成后,政府将不再给予补贴,因公益性服务和其他医保基础性服务带来的资金缺口,将由高端医疗设备服务带来的收益补上。

  平安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项目符合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方向,是平安投资商业性医疗机构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此项目,进一步加深对医院运营管理的摸索,积累更多的医疗行业投资经验。

  不确定性犹存

  深圳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健康保险业务在保险公司业务中盈利能力一般,平安健康险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差距更加明显,当期利润比较少,对保险公司的估值贡献也不大,所以其最大的目的可能是希望通过投资公立医院来改善健康险的业务经营状况。

  “比如与医院签订协议,在基础医疗保险不能解决支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高端医疗商业保险产品,介入之前基本医疗保险不能报销的疾病范畴。”上述分析师说。

  在投资龙岗中医院之前,中国平安公司就曾引入南非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Discovery作为其健康险业务的战略投资者,希望引入Discovery的专业技能和系统,建立专业健康医疗险的作业平台和风控平台。

  而这种模式在国外早有先例。“平安保险本身拥有医疗类、健康类保险,与医院的关系依然属于相关性行业,这次的合作,等于是医疗相关性行业加入医院行业,在美国已有这种类型的公立医院。而从供需双方来看,医院属于供方,保险公司和病人都属于需方,保险公司的加入,增加了需方的力量,能让供需双方更好地实现平衡。”庄一强认为。

  庄一强认为,对于平安而言,这一项目使之成功介入到医疗服务当中,有利于更好地拓展其本身的业务结构。这种合作模式应该得到提倡,其他保险、人寿企业也应尽快加入。

  不过,亦有业界观点认为,作为国家16个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开全国先河,允许商业保险公司投资,模式的创新之处也满足了国家开放医疗投资门槛、促进医疗资源平衡以及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等初衷。但最终能否实现多方共赢、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及推广,仍存在不确定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