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险两巨头的战争:偿付能力齐降背后的玄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 01:51  第一财经日报

  俞燕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两家中国最大的保险企业在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中披露,两家企业偿付能力较去年同期有不小幅度的下降。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比较发现,事实上,除了资本市场疲软等共性成因以外,两家公司偿付能力水平齐降的背后,实则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市场策略。

  急降各有成因

  中报显示,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上年末304%降至217%,平安偿付能力充足率则由去年末的302%降到218%。

  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中国人寿给出的原因有三,一是发展业务对资本金的占用,二是股市下跌造成以公允价值计算的资产缩水,其三是上半年对2009年度股东实行了近200亿元分红派息。

  而平安给出的理由亦有三:一是上半年业务快速增长增加了资本消耗;二是股市疲软对偿付能力水平带来44个百分点的影响;三是深发展作为平安集团联营公司,按照资本充足率折算出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平安原来的偿付能力水平,由此带来40%的影响。

  那么国寿和平安,是否需要通过增资等手段纾解偿付能力下降的压力?平安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姚波在中报发布会上称,平安有能力对旗下子公司进行注资,目前无再融资需求。此前,平安集团已对平安财险进行增资。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亦在中报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目前在寿险行业内属于较高的,“足以在今后一定时期支持我们业务的发展,我们没有增资需求。”

  国寿和平安均表示,6月底上证综指正处于相对较低的点位,这对其偿付能力水平亦造成相当影响。刘家德称,7月底随着市场回暖,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水平有了明显的回升。“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研究,优化和调整资产结构,以最大幅度地提升我们认可资产的比例,这有助于提升我们偿付能力的水平。”

  偿付能力水平并非越高越好,需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刘家德认为:“偿付能力要与公司对资本效率的追求相协调,过高的偿付能力水平会带来一定的资本浪费或闲置。把公司的偿付能力实际水平保持在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最低水平之上,而且在行业内保持相对充足的水平,对我们来讲是适当的。”

  市场策略不同

  偿付能力水平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保险公司业务结构及其变动情况。不同产品,对资本金的占用程度不同。

  刘家德表示,随着公司加大力度调整业务结构,中国人寿将从产品结构入手,从不同的产品对资本金占用的差异入手,对结构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本,保持相对充裕的偿付能力水平。”

  相对于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对资本金的占用要小得多,这也成为一些资本金相对薄弱、偿付能力不够充足的中小保险公司以投连险、万能险冲规模的一条捷径。

  中国人寿一向以分红险作为主打,而平安的两大主打险种则是分红险和万能险,这也使得伴随着分红险业务的增长,资本金的消耗随之加快。

  不过,即使是同样力推分红险,两家的险种结构和市场策略亦不同。由于各公司业务结构不同,不同产品对规模保费的贡献亦不同,单纯比较保费增速并无实际意义。

  以中国人寿而言,上半年新单保费中分红险占比97%,万能险不到1%。银保产品占新单保费70%以上。个险保费收入1755.2亿元,同比增长13%,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0.1%。

  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坦言,上半年中国人寿新业务增长放慢,但是,放缓的是首年趸缴保费,期缴保费则保持增长。根据时间性和阶段性安排,近两个月还将增加10年期缴产品销售,下半年该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人寿介绍说,该公司今年的业务节奏不同于往年,2008年第四季度加大了业务调整,主推十年期期缴,去年上半年主做效益较高的产品,下半年则注重规模的成长。今年则相反,上半年重在规模成长,下半年仍会回到效益的成长上,新业务内涵价值应该会继续增加。

  平安一向坚持的产品策略是以利润为导向。平安人寿董事长李源祥表示,平安个险渠道的产品结构和往年同期无大变化,仍以分红险主打。但银保渠道中,分红险占比有所提升,万能险则由原来的90%降至70%。

  根据新会计准则,投连险和万能险的保费确认率很低,仅从平安7月保费来看,在新旧会计准则下,其保费差距近一倍,但李源祥认为,新会计准则并没有改变产品未来的现金流和公司的价值,“万能险对客户来说,也是很好的产品。我们依然对客户销售他喜欢的产品,也符合股东利润要求的产品,因此平安的产品策略不会因此而调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