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保交所胎动:可行性报告已于今年3月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16:30  《财经网》

  6月26日的“2010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透露:“上海将筹建保险交易所”,激起保险业诸多猜测。同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此次论坛上明确表示,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备工作有望在年内获得突破。

  7月9日,“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领衔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交易所可行性报告已于今年3月完成,目前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也已结束。

  徐文虎透露,上海保险交易所初步设计为实体场内交易,初期将经营原保险和再保险交易,后期考虑将风险证券化产品如巨灾债券、保险衍生品等纳入其中。

  对于保险交易所这一金融创新,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值得一试”,但对于其前景,则不免有所忧虑。以中国目前保险业和再保险的发展现状而言,保险交易所的推出显得有些超前。

  配套国际金融中心

  保险交易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套机构之一。

  据屠光绍介绍,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内容之一是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保险交易所与信贷资产转让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转让市场以及信托资产的登记转让市场,并列为计划搭建中的四大市场。

  屠光绍透露,就筹建保险交易所,上海已取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即在上海强化再保险市场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服务于保险资产和保险资产衍生品交易的保险交易所。

  2009年4月,国务院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009年5月,中国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保险业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参与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徐文虎认为,从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这个国家战略来讲,需要建保险交易所,国际上有的上海应该有,国际上没有的上海也应该有,在一些金融创新方面,上海应该超前。

  在《意见》发布前,上海保险界就已有了建设“保险交易所”的设想。之前,“我们已经和上海有关金融部门就此事论证了三四年的时间。”徐文虎表示。

  早在2006年,吴定富就曾数次表示,上海应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研究探索在上海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

  一位曾在上海某外资财险公司工作多年的高管告诉《财经》记者,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保监局在2004年时就已有将上海建成再保中心的想法。

  在那之后,进入中国展业的外资再保险公司大多选择在上海落户。2004年6月,科隆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2007年4月,全球排名第六的劳合社的中国子公司在上海开业。2008年10月,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开业。

  上海确立建设两个中心政策出台,原本一直停留在设想中的“保险交易所”才正式提上操作日程,“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也正是在那之后成立。

  而除了“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还有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支队伍也在研究上海建设保险交易中心的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一位人士表示,为了让当前缺乏流动性的保险产品具有流动性,需要建立一个保险交易中心。此外,市场交易机制的建立是保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有效途径。

  从政策环境来看,目前国内对再保险市场的各种培育、保护政策皆已退出。中国再保险市场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竞争,这为保险交易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基础条件。

  2001年,根据中国入世承诺,除人身保险业务以外,保险公司应当将其承保的每笔保险业务的20%向中国再保险公司(下称中再)办理再保险,这一规定被称为“法定分保”。法定分保业务逐年降低5%,2006年,20%的法定分保业务完全取消。

  此后,为保护中国再保险市场,旧《保险法》仍规定“境内优先分保”,即保险公司在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应优先向中国境内保险公司办理。今年6月30日,中国保监会颁布《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删除了“国内优先分保”的规定。中外再保险公司实现市场化竞争。

  一个值得关注的国际动向是,上世纪80年代停业的纽约保险交易所(New York Insurance Exchange)也在酝酿重展宏图。今年1月,美国纽约州州长大卫·帕特森向外界宣布,将拷贝劳合社模式,筹建国际保险交易所。此举旨在提供新的就业,以及巩固纽约金融中心的地位。

  方案雏形

  对于上海的保险交易所会建成什么样子,业界一直充满猜测。

  徐文虎表示,上海保险交易所初步设计为实体场内交易,和目前的沪深证券交易所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但是保险和证券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交易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初期将经营原保险和再保险的交易,再保险的交易主要包括直保公司的分保业务和再保公司的转分保业务。“以前直保公司有分保需求的话,需要和各个再保公司谈,以后则可以直接挂单到交易所内。”

  原保险的交易主要是指企业与保险公司的交易,某个企业有重大项目或重大工程需要投保,可以直接到交易所内寻求交易,交易所内的经纪人会帮助联系保险公司。“个人客户暂时还不能进入保险交易所。”

  因此,保险交易所初期的交易主体将以直保公司、再保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为主。

  徐文虎介绍,后期则会考虑将风险证券化产品如巨灾债券、保险衍生品等纳入交易所。“交易所本身也有一个创建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先把它建成,然后逐步发展、完善、建好。”

  英国劳合社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保险交易市场。徐文虎表示,在具体的交易规则、交易制度上,上海的保险交易所会借鉴劳合社的经验。

  劳合社的交易方式非常特别。劳合社采用会员制,其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公司会员。会员按照承保险种的不同组成承保辛迪加,每个辛迪加的会员数量不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

  每个承保辛迪加都设有承保代理人,由承保代理人确定费率,接受业务。客户不能进入劳合社业务大厅,如果需要投保,必须通过经纪人安排投保。

  通常情况下,经纪人会拿着写明客户需求的投保单,寻找合适的辛迪加,如果某个辛迪加愿意承保,就可以确定费率、认定份额。如果还有剩余份额,经纪人则继续寻找辛迪加,直至保险金额完全承保。该保单的再保险业务也通过经纪人在其他辛迪加中完成。

  据了解,上海的保险交易所不会采取辛迪加模式,但是可能采取会员制,直保、共保以及再保险业务都有望在交易所内通过经纪人完成。

  对监管部门以及上海地方来说,保险交易所是值得尝试的。AIG副总裁、美亚国际商业险部总裁Robert J. Thomas表示,“如果需要企业的支持,我们也愿意介入其中。”

  可行性争议

  但是,以中国目前再保市场的容量,并没有建设保险交易所的需求,某外资再保险公司高管表达了业内一派观点。

  中国目前的再保险环境没有完全形成,建设保险交易所只是个“乌托邦”想法。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达类似观点。他认为,目前在中国设立再保险公司没有政策壁垒,但仍旧只有中再一家中资再保公司就是明证。

  由于一些直保公司恶性竞争掠夺保费,使得直保业务质量普遍不高,导致再保险业务利润很低,使得中国没有投资者或者机构愿意投资再保险公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王国军也表示,目前市场上仅中再以及6家外资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之间的转分保业务也不是很多,对保险交易所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徐文虎则表示,保险交易所建成以后,并不是只有目前市场上的七家再保公司参与交易,国际上其他再保公司以及经纪公司都可以进入交易所。

  但从将来可能成为保险交易所机构主体之一的保险经纪公司来看,现状也不乐观。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截至2010年3月底,381家保险经纪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61.29亿元,其中再保险业务类经纪保费收入2.55亿元,占比仅4.1%。

  上述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人士则认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考虑,保险公司对保险交易是有需求的。国内保险机构迫切需要更有效地扩展业务,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开辟新的交易渠道。

  王国军认为,现在保险业最需要的不是交易平台,而是信息平台,借以披露保险公司的各种信息,打破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信息屏障,使保险市场更信息化和透明化。

  徐文虎认为,保险交易所场内交易受制度、法律、监管制约,保障交易的透明、公平、公正。这恰恰有助于解决现行市场中高手续费、私下交易等痼疾。

  尽管争议颇多,对于酝酿中的上海保险交易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还是“值得一试”。上述外资再保险公司高管认为,这类金融创新,必须先摸索,“现在不做,等到五年或者十年后有这方面需要时再做,就会太晚了。但是,不能定调太高。”■

  《财经》记者 谢小亮   本刊实习记者汪玉茜对此文亦有贡献

>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文为《财经网》授权新浪财经中心(财经、科技频道)转载,并未授权新浪网合作伙伴转载,如新浪网合作伙伴擅自转载构成侵权,责任自负。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