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纽约人寿萌退意 问题婚姻催保险股权更迭频繁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陈羽

  编者按:自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以来,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是,中资金融机构如何面对外资的攻击。

  如今的现实是,有些外方股东频频萌生退意,而也有一些外资机构却伺机完善在华的业务布局。“一进一退”彰显外资在华策略差异。人们发现四年前的担心似乎过虑。原因或许有二:外资金融机构因金融危机逐渐走下神坛,而中资金融机构也在近几年的市场历练中成长、成熟。

  此狼非彼狼,此羊亦非彼羊。不经意间,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扑面而来……

  婚姻难逃七年之痒的现实,如今正发生在海尔纽约人寿身上。外资股东纽约人寿萌生退意正觅买家,现中资股东海尔集团或全盘接手。

  这么一个典型的外退内进案例,在国内保险业却绝非孤案。各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美满的婚姻导致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中外股东正面临“和平分手”的局面。保险股权更迭大戏正在上演。

  如果不是股权变更的消息,市场已经鲜有提及这家名叫“海尔纽约人寿”的合资险企。一方面,该公司成立7年来业务量始终不温不火不见盈利,另一方面它已多年未在媒体上曝光宣传。

  海尔纽约人寿由纽约人寿和海尔集团合资组建而成,2002年11月在沪揭牌。无论是海尔纽约人寿本身,还是中外资股东所委托的公关公司,都对记者提出的“分手”传闻求证表示不予置评。

  “分手”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知情人士称,除CFO、CAO等个别职务外,海尔纽约人寿高管团队中已不见外方身影。关于股权变更意向,股东双方已经签署了保密协议,“所有讨论都是为了合资公司(海尔纽约人寿)更好的未来着想。”对于纽约人寿提出“分手”的原因,该人士否认了“因其资金紧张”的猜测。“纽约人寿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消息称,海尔集团有意全盘接下纽约人寿手持的50%股权,拟把海尔纽约人寿变为其全资子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股东的退出各有其因,一方面可能是受累金融风暴而心有余力不足,但更重要的一个导火索则是,合资寿险公司效益不如预期、中外方股东存在一定分歧所暴露出的问题“婚姻”。

  为了符合准入门槛(外资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必须以合资形式进入)、掌握话语权和降低经营成本,当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外资通常把非保险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保险经验丰富的外资方和资本雄厚却从未涉足保险领域的中资方,这样的结合为之后双方在经营理念上的冲突埋下隐患。

  中方看重短期效益,外方注重长期经营,双方经营思路的冲突已经表现在了具体业务拓展上。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总经理坦言,50:50的合资比例决定了,谁说“是”都不算,谁说“不是”都算,因为每一方都可以否决对方。

  在“问题婚姻”下产生的内耗,致使部分股东有了退出之意,这对于另一方股东而言可能是个重创也可能是个机会。因为一旦其中一方退出,原先持有的资产必须要找到新买家接手。但从目前外资退出的案例来看,也有财大气粗、看好保险行业的中方股东选择借机接盘的,比如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要把光大永明人寿中的部分股权转给中方股东光大集团;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也有意将交银康联人寿中更多的股份卖给刚刚接手51%股权的交通银行

  外资退出合资寿险公司案例

  

外方股东 中方股东 合资公司 出售股权情况 接盘方
美国纽约人寿 海尔集团 海尔纽约人寿 出售50%,完全退出(待证实) 海尔集团(待证实)
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 天安保险 恒康天安人寿 出售50%,完全退出 领锐资产管理等4家中资公司
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 光大集团 光大永明人寿 出售30%,保留20% 光大集团
英国标准人寿 天津泰达 恒安标准人寿 出售25%,保留25% 中国银行
荷兰ING集团 中国太保 太平洋安泰人寿 出售50%,完全退出 建设银行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 交通银行 交银康联人寿 计划出售20%左右,保留20%多 交通银行

  记者 黄蕾 整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