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商言 北京报道
时间就是金钱。
推迟2天解禁的保险机构,遭遇不幸——二级市场价格较发行价下跌3.69%,浮亏2.47亿元。
“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充斥于节日的大街小巷,中国中冶(601618.SH)在“破发”问题上不但没能得偿所愿,反而连累一众机构。
根据中国中冶10月底发布的三季报,网下向询价对象配售的123365.3万股“于2009年12月21日起开始上市流通”。
但是,12月18日晚,中国中冶公告称,上述限售股自公司A股股票上市日2009年9月21日起锁定3个月后方可上市流通,该部分股票将于12月23日起开始上市流通。
一个是21日,一个是23日,这延迟的区区两天似乎无关大体,但对于参与配售的众多机构来说则大有区别。
12月21日,中国中冶收报5.58元,较5.42元的发行价有2.95%的浮盈。而12月23日,中国中冶收报5.22元,较发行价已有3.69%的浮亏。
一盈一亏之间,网下配售机构账面价值有6.6%的缩水,经计算的缩水总额高达4.44亿元。
限售股解禁日期缘何从原来的12月21日变更为12月23日,中国中冶在公告中并未做出说明。
12月23日,记者致电中国中冶投资者关系部咨询,被告知须和其公关公司联系。
百思不得其解之际,记者却发现,公司12月21日晚公布了一则利好公告。
该公告称,近日,公司控股的中国十七冶建设有限公司及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在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会议上,与该省有关县市签订8项合作协议,合同金额共计337.5亿元。
记者查阅安徽当地媒体的报道,公告所称的近日,正是12月21日。
事实上,当天下午,安徽省与中央企业调整结构合作发展会议,在合肥市安徽国际会展中心1号厅举行,一大批高质量、牵动性强的战略合作项目在会议上签约。
事情至此似乎有了新的线索:濒临破发之际,对中国中冶股价压力最大的因素当12亿股的限售股解禁莫属,将限售股解禁日期延迟两天,是否与该利好公告有关?
此类会议一般早有议程,公司对在此次会议上收获订单也有所期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分析,之所以对限售股解禁日期进行微调,很可能是在等待这条利好消息出台,以此对冲限售股解禁的压力,避免陷入破发的尴尬境地。
公告中提及的337.5亿元合同金额对于公司业绩的贡献不可小觑。
资料显示,2009年中期,中国中冶主营收入749.9亿元。此次签署的337.5亿元占中国中冶半年度主营收入近一半,这一红包可谓不小。
世事难料。12月23日,中国中冶网下配售限售股得以解禁第一天,公司股价无视前述利好,开盘即告破发,成为此次IPO重启后的“破发第二股”。
记者注意到,参与中国中冶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中,基金投资热情下降,占据主流的是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等保险公司旗下共25家子公司,其合计持有中国中冶股票总数合计4.134亿股,占网下配售流通股总数的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