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份额缩水经营困难 外资险企遭遇七年之痒

    上海陆家嘴一直是外资保险公司云集之地。如今,出于压缩经营成本的考虑,外资保险公司正陆续从这里撤离。

  证券时报记者 伍 起

  外资保险公司的“退守”战略已经逐渐浮出水面。除了削减行政支出,搬离昂贵的写字楼之外,对系统性成本进行手术,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谋求利润增长的转变,已成为今年外资保险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

  自今年8月起,多家外资保险公司陆续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高档写字楼黯然撤离,退守到数十公里之外的高新科技园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外资保险在经历了7年盈利周期之后,不仅鲜有真正实现盈利者,还普遍遭遇经营难题。

  外资保险公司普遍不盈利

  北京华凯智博市场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居民人身保险市场调研城市总报告》称,成立已满7年的8家外资公司中,仅友邦保险、中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3家实现盈利。

  普华永道的数据则显示,2009年,中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外资保险公司市场总份额下滑到3%~5%之间。

  对于外资保险公司大多未能实现盈利的问题,海康人寿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Peter Brudnak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两年,该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均超过30%,但依然需要时刻准备着进一步巩固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现有规模。对于海康人寿何时能够实现盈利的时间点,他表示“尚无法给出时间节点”。

  中德安联CEO柏思安也公开表示,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但是对中德安联在华盈利“未设时间表”。

  压缩成本谋求利润增长

  面对业务负增长、市场份额缩水等压力,外资保险公司的“退守”战略已经逐渐浮出水面。除了削减行政支出,搬离昂贵的写字楼之外,对系统性成本进行手术,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谋求利润增长的转变,已成为今年外资保险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

  海康保险CEO Peter Brudnak表示:盈利是该公司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明年的关键点在于,公司的销售增长水平必须超过成本增长水平,这是唯一可以让公司实现盈利的途径。”据透露,海康人寿今年年化保费收入上升了37%,成本下降了15%。

  信诚人寿首席执行官陈嘉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盈亏平衡是信诚人寿今年最重要的经营目标之一。”而保险公司的盈利来自营运、投资回报和管理费用的降低。同时由于中国实行与欧美等地区市场不一样的会计准则,在“佣金支出”这一项上,这部分成本需要在当年体现,也就意味着,当年过快的销售增长也将带来较快的佣金支出,这也是影响外资保险公司盈利的一大技术因素。

  由于先天原因,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的代理人网络远不如中资保险公司健全,仅仅依赖银行等渠道追求规模扩张策略,给外资保险公司带来了逾盈利周期不盈利的尴尬。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 “水土不服”之后,外资保险公司调整发展策略,将追求利润增长作为主要目标的时候,需要平衡内含价值与首年亏损率、规模与盈利的相互制衡关系,进而思考如何解决偿付能力压力、市场创新压力和内部运行压力的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