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2亿辆。从单车2000左右到几千元不等的保费来看,车险市场容量很可能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多家保险公司不约而同地举起了“电话车险”这把快刀。在平安试水取得巨大成功以后,取得30亿元资金后,2009年电话车险开始全面开花。3月26日,人保在北京设立电销集中运营场所;4月2日,太保在深圳设立电销集中运营场所。
电话车险的直销模式带来的是剔除中间环节的佣金。保监会明确规定,拥有电话直销车险牌照的公司,其报价可以在国家最低7折限制下,再降15%。电话车险则细分了中低端车型的市场。
记者了解到,2005年,平安首次尝试电话直销时只有2.5亿元的营业额。在2007年国家正式颁布电销资质的时候,平安拿到了第一张牌照,由于比传统车险多了15%的价格空间,当年平安电销的营业额一跃达到了6.9亿元,2008年则猛增到16.4以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平安就开发了30多亿元的市场。
提到电话车险的市场运营,平安集团新渠道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卢跃坦言:“电话车险虽然模式简单,价格便宜、投保方便,但其实还是有很高的门槛。 ”对于未来的竞争,卢跃表示:“平安起步很早,已经积累了很多优势。对传统渠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便宜和投保方便;而对众多竞争对手的全面介入,平安的优势则体现在增值服务和可靠的运营保障。 ”
无论是人保太保的强势介入,还是平安的长驱直入。总体来看,市场和车主已经为电话车险敞开了大门。车主对价格的敏感是诱因,而运营经验与服务实力的差异则是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