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综合经营的加速发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正成为保险业竞争的新动向。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集团化信息技术平台,则成为实现“一站式”架构的重要基础。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近日在中国人保调研时指出,要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保险业基础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管理资源。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和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作为数据大集中的先行军,在信息化体系变革上,奏出各自不同的音律。
中国人寿首席信息技术执行官刘安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与新公司多采用“自上而下”集中模式不同,中国人寿采用的是“自下而上”模式。据介绍,去年中国人寿实现了主要核心业务数据的总部集中,建成了从总部、省、市、县的多层树状结构网,涵盖整个集团的IT体系已初步形成。
“大集中后,总部可以随时看到全国任何一张保单和财务凭证的详细信息,可以全面监控各分支机构的最新经营状况,使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也有利于风险防范,把事后监控的能力提前到事中和事前。”刘安林表示。数据的集中管理也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在汶川地震中已得到验证”。
去年,中国人寿正式启动全国数据中心建设,筹建“一主(即生产中心)一备(即灾备中心)”两中心。“未来的运营模式是以数据中心为平台,上海作为生产中心,北京作为研发中心,同时还作为上海中心的灾备中心。”刘安林如此介绍。
据了解,与中国人寿两中心模式不同的是,中国太保正在筹建的数据中心模式,将采用上海与成都两大生产中心模式,定期相互切换,淡化“一主一备”概念。而中国人保的南方信息中心,则涵盖数据、电子商务营销和呼叫三大中心。
保险集团纷纷筹建数据中心,而率先完成数据大集中的中国平安,在其张江后援中心运行3年后却发现,无论从成本还是管理来看,大而全的综合模式并非最好的模式。中国平安副总经理顾敏慎曾对媒体表示,5年后,其后援部门将再度走向分散,形成地域分散、内部统一运作的运营体系。
“后援模式是集中还是分散,是企业对市场条件和自身经营做出的一种选择。”刘安林认为。
不过,刘安林也坦承,数据大集中也带来了IT运营风险的集中,“大集中后一旦发生风险,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如何有效控制IT单点运营的风险,是数据大集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