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商业车险陷入“做多亏多”的怪圈之后,交强险的盈利空间也将面临考验。9月23日,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交强险理赔服务质量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家产险公司必须简化交强险理赔手续和流程、缩短结案周期、完善抢救费用垫付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交强险的保额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如今更在理赔方面强化要求,交强险的获利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成车险支撑
虽然监管部门宣称交强险实行“不赢不亏”的原则,但至少从帐面上看,交强险是切切实实给产险公司带来收益的。今年1至8月,沪上交强险保费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6.09%,而赔付率为59.8%,其中已决赔款7.4亿元。沪上某产险公司车险业务部负责人表示,相比于商业车险,交强险的手续费一直比较规范,其前期配备成本和人力成本基本依靠交强险刚实施时的保费收入“充掉”,以现有的赔付率来看,还是有一定盈利的。
一定程度上,交强险已经成为产险公司拉动保费和利润的引擎之一。近两年的数据显示,平安产险、大地产险车险业务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交强险的拓展。而外资产险,由于未获准经营交强险,对车险业务普遍浅尝辄止。有专家指出,客户往往习惯于把交强险和商业车险投保在同一家公司,交强险业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商业车险的业绩。
理赔遭诟病
然而,作为一项强制险种,交强险自出台以来就在投保金额、保障额度等方面存在争议。近期,北京昌平法院在对121起产险公司作为被告的案件进行总结后,认为交强险在先行赔付、医疗费用、理赔手续上存在较多问题。
根据昌平法院提供的121件诉讼案件,交强险实行先行赔付的不足1%,以致认为“产险公司不积极理赔的行为不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有悖于交强险这一险种设立的初衷。”同时,一些产险公司交强险理赔手续十分繁琐,需要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过多且较为苛刻,导致当事人理赔时需要往返保险公司数次甚至十几次。
这样的呼声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交强险理赔服务标准(2008)》实施,明确规定产险公司交强险先行赔付的相关义务。记者从沪上各家产险公司了解到,2000元以下的小额碰撞一般都会实行先行给付。
据悉,“互碰、自赔机制”———两辆车相撞,不用到对方公司索赔,可以直接到自己投保的公司领取赔偿,有望在年内出台。此外,保险行业协会也正在制定“交强险理赔单证及索赔流程标准化”,争取明年初实施。
考验现金流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经营交强险的产险公司必须将理赔提速,尤其是对于涉及人伤的案件做好提前给付。这样的要求固然无可厚非,但对于目前整个不景气的车险市场而言,加快理赔必然导致对各家产险公司现金流的压力增大。
一直以来,车险市场中介享有较高的话语权,就1至8月沪上交强险保费收入来看,通过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11.1亿元,占比87%。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过度依赖中介机构,产险公司对于中介截流保费的做法常常“睁一眼闭一眼”,应收保费到帐难让产险公司倍感苦恼。
日前,传某车险中介出现经营亏损问题,影响正常业务开展,这对于其他相关产险公司而言,将造成一大笔应收保费悬而未决。现金流是车险业务的关键之一,在商业车险理赔“能拖就拖”的背景下,强制性的交强险提出“加快理赔”的要求,无疑又是一道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