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增发或为收购英国保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06:58 中国资本证券网
□ 本报记者 白宝玉 今天是中国平安天量融资股东大会的召开日,何去何从终该有个定论了。 据悉,日前负责此次平安再融资的四大承销商(中信、银河、海通及国泰君安)均已派出各自的投行人员正式进驻平安,一方面为股东大会通过后的招股说明书及申报材料作准备,另一方面也为在股东大会上发生的“意外事件”提供专业意见,因为大家对平安还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经本报了解,在此次股东大会上,平安公司也极可能不向股东们详细解释此次巨额融资的最终用途。 融资意在收购英国保诚? 3月4日,平安公司一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内部都在盛传平安此次再融资的收购目标是英国保诚集团,而不是此前媒体披露的世界著名的保险集团——英国英杰华集团。 一位平安公司高级管理人士向记者介绍道,为了准备好3月5日的股东大会,公司正在全力以赴。至于能否顺利过关,上述人士也不敢断言,只是表示到时候就可以看到结果了。当记者问道是否有信心过关时,该人士则避而不谈。 英国保诚集团和英杰华集团都是老牌的、享负盛名的跨国金融保险集团。保诚集团成立于1848年,现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寿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人寿保险、一般保险、团体保险、退休金、互惠基金、银行服务及投资基金管理等,根据2007年7月《财富杂志》的排名,保诚集团在“世界十大人寿及医疗保险公司(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五位。而英杰华集团则是在欧洲提供寿险和养老金业务的领先者,主要业务包括长期储蓄、基金管理和综合保险,也是英国最大的保险集团。根据2006年全球总保费收入统计,英杰华为世界第五大保险集团。 这两大金融集团都在积极进军中国内地的保险市场。保诚集团在2000年与中信集团在广州发起创建了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它是中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公司目前的注册资本为14.5亿元人民币。英杰华则稍后携手中粮集团在广州合资组建了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开业,目前注册资本金为14亿元人民币。在2007年度,中英人寿总保费累计收入35.36亿元,位居外资寿险公司第2名,全国寿险公司第10名。 增发能否获股东大会通过? 由于平安一直委婉拒绝就“再融资是否用来收购”一事予以置评,所以大家对平安还是抱有很大的疑虑,这一点可能是平安股东大会上最大的争议。一家大型券商的股票分析师则对此表示,金融机构的融资与一般企业的不同在于:一般的企业是先有项目再融资,而金融企业是先有资本金再有项目。他觉得股东大会上平安再融资议案被否的概率不大,因为,从平安公司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确实给股东不断的带来回报,确实得承认它是一个优秀的中国金融企业。现在的巨额融资就是让平安的战略目标能够提前实现,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对平安还是有利的,国内资金充裕、境外的收购标的也比较多,资本就得配置给这些大型蓝筹去经营才稳妥、才有前途。 另一位基金公司金融行业研究员也同样认为,平安过关“估计问题不大,这是大势所趋。因为平安的股权极为分散,就是所有的基金公司联手也未必能否决此项议案。” 平安公司是中国第二大保险集团,业界一直看好。长江证券保险行业研究员认为,平安从主业来讲,在国内保险业方面,无论是从业务发展还是风险管控来讲,都是一个比较健康的企业,特别是现在受益于国内保险行业快速启动的初期,所以平安的保险主业依然在这几年内会在国内保持快速的增长。 一位平安再融资承销商的股票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看好平安的主要理由是:平安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旗下有保险、银行和证券,作为主业的保险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保费收入和保费市场份额。至于平安的劣势,就目前来说,不是特别明显。而另一位平安再融资主承销之一的分析师,则对平安的优劣势表示此时不便发表看法。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研究员王小罡在整体上肯定平安为一家优秀公司的情况下,指出平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潜在的”劣势:首先,平安是一个金融控股的公司架构,内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业务,未来它的各项业务都发展壮大了,在文化融合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也是它一个潜在的挑战,这是从海外的经验来看,比如花旗则没能将银行与保险融合好。其次是现在平安的银行平台还比较小,需要有一个像广发行这样中等规模的银行才能跟它的保险业务相匹配,但如果只靠平安银行自身的发展来看尚需时日。最后,平安是保险行业领域的“创新先锋”。虽然创新有好处,但另一方面使它面临比同行更大的风险,因为创新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此外,平安还有个别业务成本较高,比如说“利差险”保单,该批保单利率可能会高到6%-9%,这就对平安的投资回报率有较高的要求。 虽然,保险行业的研究员对平安的发展是一致看好,但股东大会也有可能被否,因为平安的A股股价从再融资公告后到3月4日收盘,下跌幅度高达31.67%,而同期上证指数则只下跌16.31%,投资者可能怒气冲天。 对此,平安的一位主承销商相关人士评论道,“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