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红险暗战:谁主沉浮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00:49 证券日报
当分红遇到投连…… □ 本报记者 饶婷婷 在投连险风光过2007年以后,各公司推出的分红险频频露面,颇有收复失地的势头。 你方唱罢我登场 虽然同为投资型保险品种,但由于风格不同,随着股市的阴晴变化,分红险的老大地位也不止一次遭到投连险挑战。 2007年,随着资本市场的火爆,股票、基金受到追捧,投连险一时热卖,而分红险四平八稳的步伐显然满足不了投资者急切的投资渴望,分红险由此遭遇了一次退保潮。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上海市场分红险的退保率为30.26%,在寿险退保中位列榜首。平安2007年中报也显示,去年上半年退保金高达59.19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51.4%。而退保金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某些趸缴分红型保险产品退保金支出增加。 与此同时,投连险却是风光无限。有媒体统计,从去年年初开始,保监会已经批复的投连账户达到130余个,已经开始运作的投连账户数目也达上百个,拥有投连账户的寿险公司达到21家。从保费收入来看,资料显示,2007上半年深圳市投连险实现保费收入10.27亿元,占寿险总保费的22.47%,同比增长了354.84%;2007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场投连险保费收入达到37.09亿元,占同期上海寿险市场保费收入的17%。就公司而言,联泰大都会、招商信诺等借助投连保费排名大大提前,仅在去年7月份刚刚推出投连产品泰康人寿,其投连销售额现已经占到了总保费收入的20%。 不过,这种投连进、分红退的局面在2007年底出现了扭转的迹象。就去年11月上海同业公会披露的数据看,投连险账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6.6亿元的保费收入也比分红险保费低1亿元,甚至比万能险7亿元的保费收入还低0.4亿。 对比七年前,2001年投连险首次风光大卖,由于当时市场尚不成熟,在频频出现问题后逐渐冷却,接下来的2002年就是分红险的热销年,当前市场上许多到期给付的分红产品都是当年售出的5年期分红险。 虽然时移世易,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但投连与分红的微妙关系不禁让各方对2008年投资型保险谁主沉浮的猜测不断。又一轮风雨过后,分红险的命运是在投连的光环下黯然,还是再度风光?在记者的采访中,一家合资寿险公司透露,公司自去年7月推出投连产品后一直保持热销状态,不过分红的销量也在上升,在2008年公司的策略是两个产品齐头并进。 尴尬的分红 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分红险在某种意义上是尴尬的:文不如传统寿险,武不如投连。 在保障功能上,大多数分红险与投连险相差并不多,主要提供身故保障,因此,无论是分红还是投连都不能替代保障型的保险。而在购买了保障型产品之后,消费者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收益率上,2007年有的投连险激进账户收益率达到了90%以上,而分红的保底只有2.5%,即使加上每年的分红,收益也低于投连。 当然,考虑到风险因素,二者不能仅仅做简单的对比,分红险的主要卖点在于安全地抵御通胀。从统计数据来看,去年我国CPI同比上涨4.8%。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预计,2008年CPI上涨幅度将回落到4.5%左右。也就是说,2007年分红险的利率要高于4.8%才能保证本金不贬值。这期间还不能提前退保,否则要自己承担损失。但如果做5年期定期存款,根据调整后的利息率是5.85%,如果提前支取可以按照0.72%的利率计算利息。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必定要想办法挽留客户,尤其是期满给付后的客户。新华、泰康的“特别红利”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噱头,中国人寿一位分部经理汪洪向记者介绍:2003年中国人寿销售了7、8个亿的5年期分红险,在今年1月份到期,所以目前公司正在推一款“金彩明天”两全分红险,就是为了解决期满给付后老客户的转保问题。至于2007年的收益,他表示最终数据还没有出来不方便说,但是“肯定比调整后的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还要高很多”。 投保:向左,向右? 其实,无论是主推分红险还是投连险都是保险公司的营销策略。“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揣测消费者心理,开展产品营销。”一位寿险公司人士承认。在代理人层面,一位代理人坦言:“我们推什么,客户就买什么”。 然而,“随大流”绝不是理智的态度,因为无论投连还是分红,一般要投资5年以上,公司的营销策略随时变化,个人的投资决策一旦做出很长时间都不能变。代理人“引导”与“诱导”一字之差却谬以千里,作为消费者,也绝不能仅仅押宝到代理人的称职与否上。 “根据你的情况,如果你没有买健康险,我不建议你买分红险。”一位代理人曾经这样对记者说。实际上,纯保障型产品是一切投资产品购买的前提。专家建议,在保障落实之后,才能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意愿、目的等来选择产品。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