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钱袋松动 全民医保有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 04:34 华夏时报
卫生部表示:多数意见支持公立医院公益化 本报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不瞒各位,我也和大家一样,对医改方案充满着迷惑和期待!” 1月10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们就医改新方案的车轮式发问,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如是答复媒体。有消息称,医改方案将在今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讨论,而卫生部的保密工作竟是滴水不漏。 一些医改方案的积极参与者向本报记者透露,新方案会紧贴去年的“国务院20号文件”提出的精神,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全民基本医保,不过如何约束医院“以药养医”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20号文件”或成蓝本 “我不会因为卫生部发言人的‘迷惑’,而怀疑年后‘两会’对医改方案的讨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刘曾以卫生经济学家的身份为医改提供咨询建议。 种种迹象表明,医改方案将在今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讨论,而对卫生部的官员的谨慎措词,专家分析认为,新方案还没有完全定型,在公布之前还有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对新方案可能援引的版本,这位医改方案的积极参与者,几乎以一种肯定的语气告诉记者,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内容都不会游离去年的“国务院20号文件”,该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他看来,这一轮医改必将以“套改”的形式推进,即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配套文件不可或缺,其中,医改的财政投入、如何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还有“新农合”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等,一大堆的细节需要解决。 发布会结束后,毛群安在接受本报记者追访时表示,在部内的专题会议上,虽然层级不同,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在新一轮的医改中,要想很好地解决医院“以药养医”、医院定位、财政给付与医院职能承担等一系列体制上的问题,光靠卫生部一家,不可能完成庞大的改革。 财政分配搅动医改 财政投资对医院的分配一直是医改的关注重点,保大病还是保小病,补供方(医院)还是补需方(患者),直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无论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国内最先提出全民医保的北师大教授顾昕,曾经坚决倡导“补需方”,但是当他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过去一年不绝于耳的“供需方之争”,归结为“媒体的夸大和误读”。 顾昕说,强调“补需方”,是因为政府此前对“需方”的忽视,在他看来,基层群众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医疗保障,因此,政府今后对医疗卫生投入的重点是必须全民建立公立的基本医保,“有了全民医保兜底,财政无论怎样分配,基本受益面都体现在患者身上”。 顾昕的说法并没有被普遍看好,问题在于,政府没有足够的钱做这件事。有媒体报道,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将年医保财政投入界定在1000亿元,反对者借机“说事”,他们提出,假如以1000亿为“基本医疗服务包”,用于全民医保之后,再要实现医改的普及性受惠,难免落空。 在毛群安看来,财政分配固然是医改的重点,但具体的分配方案不会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目前可以说的是,政府将加大投入,以相当的财力作支撑,在新的一年里,力争建立起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完善经济补偿机制,逐步改革‘以药补医’,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 医院改革分层进行 医改要成功,既不能老盯着百姓钱袋,也不能老盯着财政补贴,关键是约束医院。一年前,业界还在纷纷认为,中国的医改可能会绕开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改革,而只在社区卫生和农村医疗寻找突破口,据毛群安介绍,对医院的改革,多数意见倾向于坚持医院的分类分级,促成公立医院的公益化定位。 “我国公立医院的支出中,政府投入只占7%,其他投入均靠医院自筹解决。”卫生部医药经济研究所李卫平研究员一周前在接受本报记者时作上述表示。鉴于此,业内有关人士将其描述为“连给离退休员工发工资都不够”,与此同时,国家对医疗服务的价格一直施以严格的管制。据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一个拥有2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协和医院教授,每看一个病人,挂号与诊疗费用加起来仅仅14元。 医疗服务的价格与价值的剪刀差,既造成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拥挤局面,又使得医院展开种种“创收”活动,这也正是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元凶之一。 一直坚持医改市场化取向的刘国恩,结合广东经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目前,广东医疗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本仅占10%不到,全国则更低。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相关报道: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