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年中国保险十大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3:59 金融时报

  本报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联合评出 2007年中国保险十大新闻

  1 保险股“领跑”A股市场 国寿、平安、太保年内相继上市

  2007年1月9日,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正式登陆A股市场,首日开盘价达37元,收于38.93元,上涨106.20%,市盈率超过201倍,以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值一日之内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10月29日,国寿A股收盘价高达75.08元。

  2007年2月13日,中国平安确定A股发行价格为33.8元/股,为发行价格区间上限,成为发行价格最高的金融股。全面摊薄发行市盈率为76.18倍,发行数量为11.5亿元,冻结资金约1.1万亿元,创下有史以来全球最大保险公司IPO,同时成为A股市场第二大IPO,冻结资金量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第二位。3月1日上市当天,中国平安首日开盘价达到50元,比发行价33.80元上涨47.93%,8月28日股价成功站上100元整数关,成为首只股价突破百元的金融股。

  2007年12月25日,我国首家以集团整体上市方式登陆A股的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保成功上市,发行价为30元的中国太保开盘即冲到51元,报收于48.17元,涨幅达到60%。12月7日,太保集团对外刊登招股说明书称,计划先发行约10亿股A股(占扩大后总股本的12.99%),随后再发行不超过9亿H股(约占扩大后总股本的10%)。

  点评:

  中国人寿作为保险第一股亮相A股市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独特的行业题材备受机构追捧。作为全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投资渠道放开后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其清晰的投资战略也使其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诸多机构普遍认为国寿估值具有持续的催化剂,纷纷给予较高的投资评级。

  保险第二股——中国平安,首日50元的开盘价使其成为A股市场最贵的金融股。6个月后股价站上百元,这主要源于综合金融业务大幅增长。利润的强劲增长主要源自股票投资和来自银行及证券业务的利润贡献。作为一家综合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品牌效应,以及未来良好的成长性,成为基金等机构竞相介入的蓝筹品种。

  作为A股市场第三只保险股,太保集团目前已形成寿险、产险、资产管理三足鼎立的主要业务支柱,此次整体上市,为其整合资源、专注保险主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太平洋保险董事长高国富在发行路演时明确表示,未来5年内,太平洋保险将致力于建设以保险业为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金融服务集团。业内人士评价,太保集团登陆A股的意义,不仅仅是保险股规模上的放量,对保险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也有显著提升。

  2007年,A股市场国寿、平安两大保险蓝筹股股价之高、涨幅之快,使保险股乃至整个金融板块成为资本市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2 交强险听证会举行 交强险运行后备受争议

  备受关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调整听证会2007年12月14日下午在京举行,这是我国金融行业第一个全国性的听证会。听证会以“提保额、降保费”为主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提出的调整方案建议,责任限额由现行的6万元上调至12万元。在新的责任限额方案下,调整方案拟对《交强险基础费率表》42个车型中的16个进行费率下调,下调幅度从5%至39%不等。

  此前,11月30日,交强险首份盈亏报告出炉,根据中国会计准则,交强险首年财务报告汇总出现账面亏损39亿元,如按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则出现一定盈利;6月28日,中国保监会会同公安部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经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正式出台,交强险开始自7月1日起实行费率浮动。

  点评: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作为我国第一个法定强制保险,一个怀着良好初衷诞生的社会公益险种,没曾想却在实践中引起了广泛争议。交强险的设计原本在于“保护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由保险公司按照“不赢不亏”的原则进行经营。然而,实施了一年有余的交强险却始摆脱不了公众的苛责和质疑,从“暴利”到“打折”,从“双挂钩”到“单挂钩”,从“固定费率”到“浮动费率”……交强险一路走来可谓磕磕绊绊。

  公众的普遍质疑给交强险制度的推行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也让保监会这个“年轻”的监管机构一次次被推上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透过交强险制度的起起伏伏后冷静思考便不难有惊喜的发现:民众的维权意识已悄然提高,媒体和公众的社会监督力量日益壮大,监管机构也在一次次的诘难当中日渐成熟稳健。而这一切不经意的变化在2007年底召开的交强险价格听证会上更是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交强险制度真正实施才一年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此次“双向调整”听证会无疑迈出了交强险改革的关键一步。

  交强险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舆论氛围,交强险也必然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可以预见,交强险未来的发展之路依旧会有波折,但恰恰是这些所谓的“挫折”,一次又一次地让法定制度日臻完善,从而更加切实地体现民意、保障民生。

  3 保险QDII正式起航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自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保险机构购汇投资境外市场,一年之后,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7年7月25日正式发布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据了解,《办法》支持保险公司通过委托管理,允许保险公司运用总资产15%的资金投资境外,并将境外投资范围从固定收益类拓宽到股票、股权等权益类产品,支持保险机构自主配置、提高收益,抵御人民币升值风险。

  11月初,有消息称平安集团和华泰财险已率先拿到投资香港H股、红筹股的批文,意味着保险QDII正式扬帆起航。12月4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已获保监会批复,允许用足15%的额度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11月30日,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透露,目前已有20家保险公司获得QDII资格,投资范围主要是香港股票市场,同时还有3家公司的申请正在审核。

  点评:

  由于被视为保险资金“出海”操作指南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业内人士认为平安、华泰等获批“出海”是保监会放行保险QDII的探路之举。

  放行保险资金走出国门,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保险机构改善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增加收益,提高竞争力。然而,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约4%,国内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也多次上升,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出海至少需要7%的收益率才能实现打平,加之细则尚不明了,保险资金真正大规模出海还有待时日。

  4 中再集团完成整体改制跻身国际再保巨人行列

  2007年10月30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率先在国有保险集团公司中完成整体改制,以361.49亿元注册资本金在再保险行业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五。12月21日,中国保监会与中再集团通过境内外媒体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中再集团公司总裁,发出打造“立足中国、引领亚洲、辐射全球”的国际再保险巨人的强烈信号。

  针对当今全球再保险公司出现的集中化、巨型化的竞争趋势,国务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保监会关于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注资改制的总体方案,同意由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再集团注资40亿美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再保险集团。通过股权收购,中再集团实现了对4家主营业务子公司的绝对控股,顺利完成了财务重组和整体股份制改造,并计划公开发行上市。

  中再集团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两大股东各持14.5%和85.5%的股权。股份公司挂牌成立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点评:

  正如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挂牌庆典上所指出的,“中再集团成功注资改制,是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表明国家对保险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体现出中央政府通过加快发展再保险推动保险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意图,标志再保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再保险伴随我国直接保险的飞速发展而强劲增长,但总体上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再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不到6%,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

  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中再集团经过一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申请注资、收购股权、财务重组、整体改制、挂牌成立等项工作,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资本规模从39亿元增至361.49亿元,资本规模一举进入全球再保险公司前列。根据国际经验和现有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本次40亿美元注资能保证2011年之前中再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200%以上,大大增强了再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承保能力,有利于为我国保险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中再集团成功整体改制,是中国再保险业78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标志性事件,其在未来中国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在目前全球关注的美国次贷危机大背景下,更显现出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5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获重大进展 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成立

  2007年12月4日,保监会公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该规定施行后将废止《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

  此前的8月14日,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向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是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建设的专家咨询机构,负责对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研究制定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和论证。委员会由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保险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及国际著名咨询机构的有关专家共同构成。

  点评: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成立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是保监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提高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水平,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促进保险业做大做强,发挥保险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是在认真总结了近几年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在制度、机制和执行力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起草完成的。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欧美发达国家保险业数百年的发展史证明,无论是促发展还是防风险,偿付能力监管都不可或缺。在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形势非常好,而发展的任务又非常重的情况下,把引领发展、防范风险的落脚点放到进一步研究、加强和改善偿付能力监管上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6 航意险产品定价权放开 定价彻底走向市场化

  2007年9月,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改进航空意外保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航意险产品开发权和定价权交给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和规范发展。至此,曾经备受公众诟病的航意险行政定价坚冰被打破,航意险迈入了全新的市场定价阶段。

  点评:

  作为众多保险产品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险种,航意险的每次变革居然都能在市场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专家学者研究的社会现象。从航意险历次改革的曲折经历来看,它总体上是沿着市场化的路径蜿蜒行进的,但却始终未能彻底,一度陷于“统与放,活与乱”的困境之中。保监会此举所体现的改革方向极为明确,在废止了行业指导性条款的同时,提出要改变过去以条款和费率管制为主的监管手段,要求公司加强内控、销售管理和再保险安排,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市场竞争和规范发展。

  尽管市场化改革是航意险改革的必然归宿,然而监管部门能够利用市场机制、放权与规范发展,实属不易。并且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对于激活经营主体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丰富投保人的选择权,确保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7 人保财险成为上海世博会保险全球合作伙伴

  2007年12月26日,中国人保财险与上海世博局在上海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保险全球合作伙伴协议》,中国人保财险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保险全球合作伙伴。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第一次为综合类世博会提供保险保障,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点评:

  正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2010年世博会,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新形象、融入世界新经济的契机,是中华民族百年一遇的盛典。为世博会提供完备的保险保障服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世博会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保障世博会安全稳定运营,有利于维护和提升国家的国际社会形象和良好声誉。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惟一保险合作伙伴,中国人保财险结合中国国情,在充分吸取以往历届世博会,尤其是服务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展会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上海世博会特点,设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保险保障服务的总体方案,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中国特色的世博保险产品和服务,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险保障。根据国务院和中国保监会批准的上海世博会保险服务方案,具体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责任范围广,风险覆盖面宽;可保标的种类多;风险保障针对性强;保单通用性强。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代表行业监管机构对此的评价是:中国人保作为中国保险业历史最久,并具备良好社会形象和雄厚保障实力的大型骨干保险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代表中国保险业为上海世博会提供完备的保险保障服务。同时,这也是中国保险业支持世博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扩大保险业社会影响、促进保险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保险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8 中保集团独家承保上海特奥会 风险转移标准创历届之最

  2007年10月20日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体育场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之前的7月16日,中国保险集团与2007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执委会在上海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成为本届世界特殊奥运会独家保险合作伙伴。中国保险集团携旗下太平人寿、太平保险、民安保险三家子公司,为特奥会的举办提供人身意外伤害、财产、责任、工程、货物运输等一揽子保险计划,承保金额高达1600亿元。

  点评:

  此次上海特奥会显然意义不凡:第一次在亚洲举行,第一次在我国举办,其规模为历届特奥会之最,也是中国保险企业对大型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全面承保的首次尝试。而在这次尝试当中,中保集团则创下了特奥会风险保障历史上的数个“之最”:风险转移标准为历届特奥会中的最高金额,超过1600亿元;保险规模最大、保障覆盖面最广且保险对象也最特殊,涵盖了特奥会所有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国外来宾,保障人数超过6万人,涉及特奥会30个比赛场馆;高达14项的风险保障计划也刷新了特奥会保险险种的纪录。

  中保集团此次承保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保险业服务大型体育赛事的高超水平,也为2008北京奥运会保险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加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智障人士的关爱与尊重。

  9 保险企业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人寿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2007年9月14日,中国人寿隆重举行《中国人寿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首次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据了解,这是我国保险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一家公司,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欣然题词:“积极承担行业社会责任,努力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

  点评:

  承担社会责任和提高企业效益应该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报告》所概括的九大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承担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责任;对社会承担促进平安和谐和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的责任;对政府承担创造税收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责任;对行业承担引领发展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责任;对股东和投资人承担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责任;对客户承担满足客户需求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责任;对员工承担促进成长和保障合法权益的责任;对环境承担减少资源消耗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对社区承担促进社区繁荣与和谐、提供安全健康生活环境的责任。

  10 首次联合投资大型基础设施 保险企业成京沪高铁第二大股东

  2007年12月27日,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和公司章程签字大会正式召开,由中国平安牵头组建的保险团队将集体出资160亿元人民币,以股权投资计划的方式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占总股份13.93%,成为该项目第二大股东。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受托出任资金受托管理人。此次参与发起京沪高速铁路股权计划的保险公司有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和太平人寿,参与认购方包括中国财险、中再集团、中意人寿三家保险公司。截至目前,中国平安通过旗下平安信托开展了收费公路、铁路、城市水务以及电力等多领域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业务,包括山西高速公路、湖北荆东高速公路、柳州自来水项目等。

  9月13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将保险资金引入上海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泰康—上海水务债权计划”。该计划定向募集资金20亿元,由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提供不可撤消连带责任担保,投资于上海城投公司实施的上海新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此前,泰康资产曾推出100亿元规模的“泰康—开泰铁路债权计划”,泰康资产成为目前保险业内惟一一家推出两只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资产管理公司。

  点评:

  京沪高速铁路是国家战略性重大交通工程,也是“十一五”时期国家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的京沪高速铁路将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建造成本相对较低的高速铁路。据测算,未来30年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客流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保险资金入股京沪高速铁路投资项目,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联合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投资上的重大突破,保险资金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础设施类项目一般所需资金量较大、项目营运周期长,与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相匹配。作为持有大额、长期资金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机构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发挥保险资金的融通功能,深入参与国民经济生活,支持国民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分散投资风险。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曾明确要求,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2006年3月,中国保监会正式颁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