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险产品:莫丢了保障功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 05:4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李慧 目前,银行保险产品普遍偏离了以保险保障型为主的风险需求轨道,越来越向投资理财型产品演变。偏重理财,保险个性何在?丢掉个性的银保产品,还有什么竞争优势? 保险习惯上被分为保障型、储蓄型和投资型三种。就储蓄而言,保险业的总资产占金融业资产不到5%,略大于交通银行,且储蓄型银保产品的收益并不比银行储蓄高多少,流动性极差,和银行产品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就投资而言,在资本市场极为活跃的今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通常低于专业投资机构,同时保险公司推出的分红型或万能型投资产品的流动性也低于证券投资产品,银保产品在理财环节的竞争力自然逊色于银行代售的债券和基金。 保险产品区别于其它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的特点,正是因为它的产品具备其他金融产品所不具备的保险保障功能,这才是保险业的优势所在。丢掉或降低了保障功能,保险也就不能算纯粹的保险了,从而也就失去了和其他金融行业竞争的法宝。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听过,田忌之所以赢得了比赛,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优等马和别人的劣等马赛跑,而银保产品却是撇开自己“保障”的优势,用“储蓄”和“投资”这两项自己的弱势和银行、证券、基金产品的优势相比,偏重理财,在丢掉个性的同时,也弱化了自己的竞争力。 近几年,分红、万能、投资连结等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推动了保费短期的大幅度增长,但是这些“热卖”的银保产品多是三到五年的趸缴产品,在保费增长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的风险承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使保险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些“热卖”的投资理财型银保产品,多是以其不确定的收益为卖点,正是因为其收益的不确定,所以增加了凭空想象和利用历史数据演绎的空间,销售人员多是用近几年的最高收益做幌子,以此计算的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由于过去几年资本市场不景气,客户的实际收益远不如预期收益,直接导致曾经出现的退保高潮,在客户流失的同时保险业的形象大打折扣。 对于保险业的客户而言,理财只是一种短期热情,保障才是长期需求。利用客户的短期热情,引导客户加入到追逐短期利益的浪潮中,置客户的保障需求而不顾,不但不能满足客户的长期需求,不能解决社会转型期的保障缺口,反而制造了大量急功近利的弃保险逐理财的心理,这将严重影响保险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银保产品必须要帮助客户解决保障问题,保险产品虽然可以附加银行购买者行为的储蓄形态,但在功能方面不应丢开保险保障的本质特性,盲目进入由储蓄存款、基金、股票等纯粹投资工具主导的市场。丢掉个性的保险,明天不可能会更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