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新大东方回归本土化 合资之痛一年沉浮始上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 23:33 北京商报
刚刚庆祝完公司一周岁生日,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大东方”)的陈建材就不得不离开总经理的岗位了,接替他的是原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助理总经理张晓东。至此,动荡一年的中新大东方正式驶入了本土化的航道。 小字辈 成立于2006年6月19日的中新大东方是合资寿险公司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也是首家总部在重庆的寿险公司。 公司是由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重庆地产集团合资组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双方持股比例各为50%。 虽然在开业初期雄心勃勃,但在开业首年,中新大东方交出的答卷多少有些寒酸。2006年全年,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2.53万元;2007年1至7月,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12.59万元。也就是说,开业整一年的时间里,公司的保费收入不足930万元。 虽然在公司一周年庆典上透露,中新大东方自开业至今总体收入已达3000万元人民币,但作为以保险业务为主业的公司,合资公司的表现显然难让双方股东满意。 合资之痛 与业绩不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因为频繁的人事变动频频见诸报端。 2006年9月,公司开业刚刚两个月,中新大东方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2位业务负责人与下属100多位员工同时离职。 今年年初,业界又曝出公司几名骨干“集体请假”的事件。而在不长的时间里,中新大东方更换了多位副总经理,营销部经理更是更替频繁。 虽然对于人事变动的原因莫衷一是,但来自多方的分析均认为,导致此次人事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目前存在较大的文化冲突。新加坡方面过分强调在新加坡的经验,基本听不进本土经理人的意见而导致的水土不服。 而公司开业之初高调宣布的5年开设15家分公司的目标也并无进展。 回归本土 似乎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经历了并不如意的“第一年”后,中新大东方悄然改变。 6月中旬,保监会核准李定志为中新大东方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来自平安的李定志的加盟被认为是中新大东方本土化的一次突破——至此,公司中方高管人数增至两名。此前公司惟一一名中方高管,是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王柏清。 此次张晓东的上任更是彰显了中新大东方的意图。“中新大东方保险交由中国人管理”,新加坡媒体对于此次变故的报道更是直截了当。 在重回本土化之后,中新大东方能否迎头赶上呢?所有人都在期待答案。商报记者 刘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