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美大都会:三年之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00:18 北京商报

  “中方股东要换吗?与联泰大都会是否要整合?”已经快一年了。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美大都会”)的张强(化名)对于公司的明天依然迷茫。

  往事如烟

  张强是公司成立那年(2004年)年底进入中美大都会工作的,这家由首都机场集团和美国大都会人寿国际控股公司合资的寿险公司当时的总经理是齐莱平。

  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年底那场惊动京城的挖脚事件。由于中美大都会北京公司一批代理人集体跳槽到光大永明人寿,齐莱平一直坚持高成本的销售顾问培训一下子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自此之后,公司似乎就很难再恢复到平静中了。

  2006年12月,首都机场集团在一次内部办公会议上宣布,将择机退出所持的50%股权。

  2007年初,齐莱平黯然离职。来自大都会人寿的新西兰人贝尔成为公司的第二任总经理。

  蹊跷的离合

  让张强感到痛苦的是,已经快一年了,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变故仍然没有结果。

  而对于首都机场退出的原因,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中美大都会业绩不理想。虽然公司的代理人培训水平具有一定口碑,但2006年,中美大都会保费收入为3.92亿元,在26家合资寿险企业中排名第15位。

  此外,也有分析认为,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管理的加强,也促使首都机场退出中美大都会。不过,这些假设并没有得到双方的认可。

  “我们也希望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结束这些谈判,但目前还很难确定,公司也还没有确定具体的时间表来完成这项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接盘股东等等,这些都还难以确定。”中美大都会新闻发言人此前对媒体这样说道。

  大都会整合

  “其实,在新总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今年的成绩还是可喜的。”据张强介绍,今年上半年,中美大都会保费收入达到了2.90亿元。再加上公司6月底推出的投连险产品销售火爆,业绩迟迟难攀高的困境今年有望改观。

  不过,这并不能熄灭人们对大都会人寿在华两家合资公司统一的猜想。

  2005年,由于大都会人寿从花旗集团手中购并了其旗下的寿险业务。这就让当年8月18日成立的联泰大都会(中方股东为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成了中美大都会的同门兄弟。首都机场的萌生退意,被业内认为是打破两家合资公司僵局的重要破冰之举。

  据报道,中美大都会最后的股东格局存在3种可能性:第一,双方没有谈拢,首都机场集团暂不退出;第二,首都机场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上海联和投资公司,后者再将中美大都会和联泰大都会整合为一家公司;第三,首都机场将股份转让给其他公司,中美大都会和联泰大都会继续保持着“同父异母”的微妙关系。

  今年上半年,联泰大都会保费收入5.44亿元,远超中美大都会。与中美大都会一样主要交由当地花旗银行网点销售的投连险唱主角。据统计,联泰大都会5月投连险收入2.11亿元,位居当月上海银保产品首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