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保险公司入市两年如何投资A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11:1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徐高林 李懿栩

  2005年2月17日,华泰保险公司投下保险资金A股直接投资第一单以来,保险机构股票投资因为二个因素而持续成为热点:在保险业内,它是支撑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顶梁柱、是推动投连险等面向股市投资险种发展的原动力;在证券业内,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规模的持续放大成为推动股指上行的资金来源之一,保险资金作为新兴机构的投资风格也引起市场的好奇和兴趣。

  大规模赚得高收益

  据保监会发言人披露的数据,保险机构直接投资股票的资金量,按成本价格计算,在2005年底是159亿元,2006年6月底提高到435亿元,2006年年底增长到929亿元,2007年6月底达到2714亿元。呈现半年翻一番以上的态势。

  与入市规模急剧攀升相对应的是,入市主体的队伍逐渐庞大。2005年开闸时,只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华泰三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闸后,2005年又成立了中再和平安二家,2006年成立了太平洋、泰康、新华和太平四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友邦资产管理中心。至此,我国保险业有股票直接投资资格的主体形成了“9+1”的格局,即9家中资公司,1家外资管理中心。

  由于股票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境外投资以及商业银行股权等“新渠道”的投资必须通过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才能进行,2006年下半年,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开始呼吁批准它们设立保险资产管理中心,但保监会没有放行,而是要求它们委托已有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委托投资从政策导向变为实践。2007年3月,生命人寿委托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股票直接投资的方案获批,成为保险业第三方理财第一单。至7月份,已有11家保险公司获批委托入市。

  参与股票投资的保险机构和资金量不断增长,是因为股市为保险业带来了异常高的收益率。2006年,权益类投资的资金量只占保险业投资资产的10%,却创造了占比77%的投资收益;2007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得到延续,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同比增长260%,达到1374亿元,其中也有7成以上收益来自于权益投资。

  偏爱打新股

  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其基本投资风格应该是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因此,大额长期投资应该是其持仓的主要特点。那么,入市两年来的保险资金是否展现了这样的特点呢?

  从网下大额投资来看,2006年保险资金参与首发增发可转债申购活动2045笔(占所有机构11403笔的接近20%),获配的持仓量是349.51亿元;2007年前8个月,获配金额就已经达到303.18亿元。数据表明,保险资金参与网下投资的总体特点是:

  首先,参与面广,参与金额大。据统计,有40多家保险公司参与网下投资,占我国50多家中资保险公司的80%左右,大大高于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的公司数量,说明有很多专门“打新股”的保险公司。

  在参与金额方面,累计动用的资金量今年以来平安和国寿都在1500亿元以上,说明即便是大型保险公司也有一部分资金是专门用于打新股。

  其次,资金实力的差异在大盘股发行时比较容易看出来。当小盘股发行时,每个证券账户的申购数量上限不高,一般保险公司都能达到,比如南京银行的上限为1.89亿股,发行价11元,则有20亿的资金就能达到上限,看不出保险账户之间的资金实力差异。但大盘股发行时,达到上限所需资金量很高,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达到。比如工行的上限是30亿股,需要94亿资金。这样,就只有国寿等大公司的账户可能有这么多备用资金。

  再次,对获配股票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工商银行是2006年10月27日上市,网下配售是锁定3个月,则今年1月解禁。但到今年一季度末,中国人寿三个账户获配的股份还1股未卖,但到二季度末,三个账户中一个减1亿股以上、一个减6千万、一个仍然1股未卖。但有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却是在锁定到期后迅速减仓,腾出资金再打新股。以今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在150%以上来看,网下打新股的浮盈率是很高的,据测算今年就已经达到500多亿元。(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