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农业保险怎样成为鲜美的奶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0:14 中国保险报
作者 刘新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三农”工作列为主题,农业保险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次受到重视。文件提出,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几乎同时,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表于1月25日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亚洲新兴市场的农业保费为4.28亿美元,占该地区非寿险保费的0.6%。各国农业保险渗透率相差很大且普遍水平偏低。但其预测,新兴市场农业保险的规模有可能达到100亿美元的指标,这个数字相当于较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渗透率。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农业保险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它能否真正成为一块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奶酪,还有一段路要走。 所谓口感香甜,对于农业保险来说,就是要让保险公司吃到甜头,让农民吃到甜头。 农业保险具有明显的政策性保险的性质,不管采用何种模式经营,总要有一个组织来承担承保与理赔的工作,这个组织可以是政策性保险公司或代办的商业性保险公司,也可以像日本那样,由农业共济联合会来扮演保险公司的角色。农业保险要想走向正轨,这个组织很关键,它可以不盈利,但不能为此而亏损。早期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农险业务之所以逐渐萎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项业务不赚钱,而任何一个商业公司,赚钱是它的责任。所以,成功的农业保险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支持,以保证经营者愿意去做这些工作。 这些配套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最重要的是立法,美国、日本等农业保险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都在发展初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如美国1938年颁布《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日本1947颁布《农业损失补偿法》。这些法律对农业保险经营的组织体系、保险单位和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险补贴进行规定,后经多次修订,很好地支持了农险业务的开展。其次,对农险经营组织应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在目前的发展初期可以尝试返还一定的税收建立风险基金的做法。第三,对专业性的农险公司可以给予经营管理补贴。我国现有三家专业性农险公司,第四家也即将成立,这些公司的农险部分,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第四,农业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息息相关,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能出现巨灾。我们要想彻底摆脱政府补贴的模式,走向商业化运作,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应对这些风险,只有前台的承保与理赔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后台的农业风险基金和再保险基金。 当然,“香甜的口感”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农险经营组织也要在降低高昂的行政成本方面有所突破,国际上有一些成功的模式,我国现在的以龙头企业作为中介也不失为好办法。 再说农业保险的受益者农民,让农民吃到甜头并不是件容易事。农业保险一直为逆选择所困扰,传统的以纯粹风险为目标的承保更是加剧了这种风险。所谓以纯粹风险为目标,就是保成本,不保收益,如果因灾只有小幅减产,只要能收回成本,就不会得到补偿。但一些国家的农险不仅有这种传统的产品,还可以对收益加以保障,如美国的收益保证保险、农场总收入保险等。这些产品无疑更能提高农险的吸引力,农险经营者要在技术层面多下功夫。 农险经营者要把农险打造成营养丰富的奶酪,就要充分利用农业保险的社会意义,通过农业灾害防灾防损的工作,不仅降低赔付,而且通过社会责任的体现,创立品牌,扩大知名度,为未来的商业契机奠定基础。 首先,从保护农业运营商和加快农村发展的角度来说,设计得当的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在这方面,美国的管理式医疗非常值得借鉴,即便打针吃药都是免费的,但最好还是别生病。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只是一种事后作用,而事先防范比事后赔付更重要。目前,我们已有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如农业保险公司与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合作,在烟叶产区进行必要的天气人工影响;以部分保费作为成本为承保的家禽注射疫苗等。农险经营者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也有巨大的潜力。 其次,农业保险是保险公司建立品牌的一个很好载体,是保险业服务“三农”、实现社会管理功能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这种空白其实正是商家的机会,它是一块璞玉,需要精心打造与雕琢。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