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保险资金运用迎来花样年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1:40 金时网·金融时报

  回眸2006——保险资金运用篇

    FN记者 方华

  整个2006年,保险业最夺目的一道风景,无疑是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一次次“重拳出击”。和以往业内评价“有嘴不能说话、有脚不能走路、有手不能干活”的投资困境相比,政策的陆续开闸、监管措施的保驾护航和相应投资门槛的设置,使得获取“通行证”的保险机构,得以在各个不同领域令人垂涎的投资机会面前“释放巨能”,保险资金运用终于迎来了一个“花样年华”

  杨超的“分、角、元”三段论

  “国际顶级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在市场上只能一分钱一分钱地挣,很艰难,有了品牌,就能一角钱一角钱地挣;有了品牌,再加上资本运作,就能一元钱一元钱地挣。”

  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登陆A股当日,董事长杨超以过往的实践经验道明此理,在他看来,与保险业务“双轮”齐驱的资本运作,是大幅提高企业综合经营效益的一根重要“杆杠”。

  显然,在保险行业承保利润贡献率逐渐让位给投资业务的今天,对任何一家保险机构而言,面临的共性需求就是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和企业负债相匹配的投资领域。

  整个2006年,保险业一道最夺目的风景,无疑是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一次次“重拳出击”。和以往业内评价“有嘴不能说话、有脚不能走路、有手不能干活”的投资困境相比,政策的陆续开闸、监管措施的保驾护航和相应投资门槛的设置,使得获取“通行证”的保险机构,得以在各个不同领域令人垂涎的投资机会面前“释放巨能”,保险资金运用终于迎来了一个“花样年华”。

  2006保险资金“大松绑”

  与2002年以来保险资金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少数投资领域的困境相比,2004年至2005年,保险资金已经获准直接投资股票,债券投资品种及其额度得以进一步扩大,并允许其外汇资金用于境外投资,并可适量投资红筹股,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被进一步激活。

  “但这只是敞开了一个口子,还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松绑’。”2006年初,保险资金获得的“第一重利好”是被银行、外资、私募等多类资金竞相角逐的基础设施项目。首个《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允许其间接投资基建项目,并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思路推进。这一领地现金流稳定的特性,能够满足保险机构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方面的特殊需要,与保险资金首要追求的安全性目标高度吻合,最终促成保险资产结构的调整和盈利模式的转换。

  在首批投资基建项目额度获批为120亿元之后,保险资金涉足基建投资领域已经迈开了实质性步伐。在山西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等项目中,保险机构已经“当仁不让”地介入其中。此外,迄今资本市场最大一笔股权投资——中国人寿以近350亿元人民币接盘南方电网32%股权,成为仅次于广东省政府的第二大股东,保险资金迈出向国有基础性能源行业渗透的第一步。

  当然,2006年最大的“利好”无疑是《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在政策和理论层面上全面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开展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并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及境外投资,此外还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扩大资产管理范围。

  至此,保险资金的可投资渠道在政策层面已经全部打通,随之而来的一次次“重拳出击”,似乎令人有些目不暇接,甚至是猝不及防,并突出表现为在股市和股权投资方面大笔出手。

  以参股新上市银行为例,据统计,在中行A股回归行程中,保险业共计竞得逾15亿股中行A股,成为中行A股发行的最大股东之一。在此后工行A+H股同步上市过程中,又以近142亿元资金参与A股发行,投资金额与持股比例超过中行A股发行。此外,中国人寿与中兴证券的“联姻”──中信证券总额计46.45亿元的巨额增发全部由中国人寿及其母公司收购,成为当时证券市场最大规模一宗股权交易。

  显然,除却“提高投资收益率”这一明确的财务目标之外,积极应对金融业的综合经营趋势,是保险资金热衷投资银行股的重要动因。

  继2006年7月平安保险以49亿元收购深商行89.24%股份、8月中国人寿以每股5.6元认购7000万股兴业银行股票之后,《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出台,这意味着保险资金自获准直接投资股票以来在资本市场的又一次实质性突破,“重大投资”和“一般投资”的分界更是为“具备条件”的保险机构走向“综合经营”目标大开“绿灯”,并首次奠定了政策基石。不久,历经两年激烈竞争的中国人寿成功竞购广发行20%股权,与花旗银行、国家电网并列成为广发行最大股东,迈出了进入银行领域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2006年12月21日至2007年1月10日,中国保监会就《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加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与《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相比,该办法规定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和资金来源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细分,2007年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表现值得期待。

  “展望未来,预计新的投资渠道还可能逐步出现。”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周光分析说,未来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应能得益于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的确,以2006年为契机,政策环境的优化和外部条件的日渐成熟,已经促成保险业形成“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并在金融、能源、基建等重要领域唱响了主角。

  追寻“资产管理公司”本质

  “在我们看来,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从本质上说,以后会更像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某中资寿险公司首席精算师称,作为保险企业两大主业,保险业务体现为销售的商品、服务和换取的保费收入,核心运作并最终创造经营效益的是动用保费收入进行的投资业务,尤其在目前国内保障型产品和投资型产品两者并重的形势下,面临的投资压力会更大。

  的确,提升保险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过往一年表现看,拥有自身投资管理平台和团队的保险机构,已经在培养投资优质资产的投资理念,并逐步形成保险机构投资大盘蓝筹和绩优股票的市场预期,对下一步保险机构投资股票和基金市场,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在资金运用上可以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商业银行股权等方面投资,这种投资渠道的便利性和优越性为小型保险公司无法企及。”中兴证券分析师黄华民称,不论是承保业务,还是投资业务,有条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大型保险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种规模经济性。

  对于已经站在较高投资平台上的保险巨头而言,在多元化投资格局中希望努力实现的是资产的灵活配置。“中国人寿将加大股权投资,重点配置龙头企业上市和增发。”不久前,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表示,从长期资产配置角度看,目前公司股票资产配置仍然较低,从中长期看,目前市场估值水平仍具有一定投资价值,中国人寿会逐步加大股权类投资,但为规避可能的市场风险,配置股票资产将重点关注国内龙头企业的上市和增发给公司带来的低成本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人寿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已获得内地保险机构在港第一张经营牌照,即将开业,这将为中国人寿全球化配置资产创造有利条件,面对即将开闸的境外投资渠道,中国人寿又将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上。此外,中国人寿与国家

开发银行此前还签订了中国债券市场第一笔外币定向发行债券协议,开创了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机构和中国债券市场私募债券的先河,这些举措都将提升投资收益,改善投资资产结构,并有助于极大促进保险业务发展。

  总体来看,2006年保险业投资收益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我们预计2006年保险投资资金运用收益率有望‘坐5摸6’,突破6%的可能性存在。”黄华民称,在目前银行存款配置比例持续下降、股票基金配置比例上升、债券投资比例涨跌互现的情形下,保险资金来源稳定、期限较长的特性决定了其追求长期稳定投资的投资偏好,只要监管层将来允许保险机构在20%范围内自主决定股票和基金的搭配比例,预计保险机构未来直接投资股票比例会快速上升。

  “但对于这种依赖单个大类资产大幅上涨带来的高收益率是否能延续到2007年或2008年,还应保持谨慎。”黄华民称,可以预计的是,保险业净投资收益率将能保持稳步上升态势,随新型产品,如投资连接保险、万能保险等产品推出,其对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比传统产品将有大幅度提高,这将会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定价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当然,未来保险投资收益率稳定上升还有赖于可投资基础资产范围的扩大和投资品种的扩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