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关于《监管的艺术》的答记者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18:55 新浪财经

  1、问:目前,已经有大量公共管理方面的著作被引进到我国,您觉得《监管的艺术》与其他同类著作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答:《监管的艺术》具有三个特色:一是监管理念先进。现有的公共管理著作往往过分强调迎合被监管对象的要求,强调对监管机构进行约束,这就容易导致监管的软化和僵化。《监管的艺术》则指出,监管是社会机体健康运行所不可或缺的;监管的本质就是在个人利益和更广泛的公共利益之间进行权衡,而且经常要为公共利益牺牲个人利益;通过建立风险控制型监管,监管机构可以集中关注重大的潜在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然,实现监管机构和被监管行业的良性互动,实现监管资源的最优配置。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监管的艺术》不仅深入阐述了风险控制型监管的内涵,而且生动描绘了美国运用风险控制型监管的典型案例。例如,监管人员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港口的后面安置Z字形栅栏,这就有效化解了毒品走私犯试图驾车强行冲关的风险。风险控制艺术的精髓在这些经典案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理论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转型过程中的摩擦不可避免。如何在面对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时候理清头绪,把握重点,成为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我们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区分轻重缓急,平稳有序地推进监管改革。在此背景之下,风险控制型监管有助于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升政府监管绩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问:《监管的艺术》以美国的监管实践为背景,而中国是个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仍然有待完善。我们在应用风险控制艺术的时候,如何体现两国国情的差异?

  答:美国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市场监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批判地借鉴吸收美国市场监管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明确监管改革的方向,了解监管改革的潜在困难,推动监管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必须考虑我国和美国的国情差异。在运用风险控制型监管理念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如下三点: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经济社会体制的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市场体系完善,风险控制型监管才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在寻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完善经济社会体制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监管改革,而不能将在美国行之有效的模式简单移植。第二,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新旧体制的摩擦和错位难以避免。因此,我国必然面临转型国家所特有的制度转换和重构以及利益格局的分化和调整问题,这些都会给监管改革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第三,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转变仍然处于摸索之中,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仍然有待加强。风险控制型监管需要以充分的自由裁量权为基础,需要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因此,风险控制型监管在我国的应用必然是个渐进的过程。

  3、 问:《监管的艺术》侧重论述的是社会监管,今天大家更关注的是金融监管。您觉得作为经济监管的一种,金融监管和社会监管有何区别?

  答:《监管的艺术》主要分析的是社会监管问题。社会监管与金融监管的差别在于:社会监管旨在规避健康、安全、福利、工作条件和环境等方面的特定风险,其监管领域覆盖了众多甚至所有的行业。与之相比,金融监管旨在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实现充分的竞争、有效的市场、公平的交易环境和对投资者的保护。

  我们应该谨慎应用书中提出的风险控制方法,但其提出的监管艺术的精髓——“找出重要问题并予以解决”,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面对各种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必须掌握风险控制的艺术,合理地配置监管资源,及时地识别风险,寻求有效的干预形式和时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抵御和化解转型过程中的风险。例如,从国际上来看,金融监管已经逐步从合规监管转向资本监管,并最终转向风险控制型监管。风险控制型监管把风险作为监管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它以对主要金融业务的识别和对潜在的重大风险的评估为基础, 合理地规划监管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检查,最终确定风险评级,实施监管方案。风险控制型监管更加注重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注重资本充足水平的评估, 注重监管与被监管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并进, 鼓励更加全面的营运管理和信息披露, 因而具有合规监管和资本监管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

  4、问:您能谈谈在保险监管中如何应用风险控制方法吗?

  答: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形势变化很快,对保险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保险业自身发展看,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业务规模逐步扩大,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保险监管的领域更加广泛。从对外开放的形势看,保险业已经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保险业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保险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金融业发展趋势看,国际并购频繁,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前,我们要建立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结构三个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努力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为最终走向风险控制型监管奠定基础。

  5、 问:您能否简单概括一下《监管的艺术》的核心思想?

  答: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出重要问题并予以解决”。这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6、 问:《监管的艺术》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

  答:《监管的艺术》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从学术价值上来看,该书比较了不同监管理念的利弊,加深了我们对监管本质的认识。该书指出,监管质量取决于监管人员选择实施的法律和实施的时机、关注的焦点以及其选择的执法手段。监管的本质要求将个人利益与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加以权衡比较,而且经常要为公共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从实践价值上来看,该书揭示了监管改革的核心要素,为我国的监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政府的监管理念和模式也在逐步探索之中。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不仅仅需要理论层面的创新和指引,还需要实践层面的监管策略和艺术。此书中翔实的案例和全新的理念无疑能为监管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7、问:《监管的艺术》的翻译出版肯定非常辛苦,您能否就此谈谈。

  答:2005年10月,我参加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监管战略管理培训。在此期间,我与《监管的艺术》的作者斯帕罗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该书崭新的监管理念和鲜活有力的监管案例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时,我就萌生了将该书译成中文的想法。从哈佛回国之后,经过与中国金融出版社接洽,我正式承担了该书的中文翻译工作。该书涉及领域广阔、语言生动,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繁忙的行政工作也使我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翻译,字句的的揣摩、段篇的布局、专业术语的界定和监管背景的把握,都颇费心机。《监管的艺术》的翻译历经一年,终于在2006年11月付梓出版。该书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监管理念——风险控制型监管,相信这一理念会对从事和关注监管改革的各界人士有所裨益,会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监管改革有所借鉴。也许,这就是翻译出版《监管的艺术》虽然辛苦,但是却令人愉悦、令人振奋的原因所在吧。

  我要借此机会首先向《监管的艺术》的作者斯帕罗教授表示衷心的谢意。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万学远先生、中央编译局王学东副局长、中国银监会黄毅主任,他们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感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瑾璞副局长、中国银监会黄毅主任、中国证监会祁斌主任,他们为本书作了精彩的书评。

  再次,我要感谢新世界中国实业项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纪文凤女士、林健忠晓阳慈善基金会的林健忠博士、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张哲强先生,没有他们的鼎力协助,这本书很难顺利翻译出版,在此谨致谢忱。

  我还要感谢刘春江博士以及王欢、熊兆阳、王亚旭、柳淼等同志,他们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感谢钟正生博士、锁凌燕博士以及王晶、朱杰进等同志,他们对全书进行了校译。

  最后,我要感谢北京金融街商会,他们承办了此次会议,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8、问:译完《监管的艺术》,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正如吴定富主席所言,“监管体系建设不仅是简单的建章立制问题,而且涉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秩序重建,需要平衡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需要对不断出现的新趋势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这要求监管者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是一门艺术。”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监管是需要先进理念支撑的艺术,也是难以娴熟驾驭的艺术。这就需要我们借鉴《监管的艺术》中的风险控制型监管的理念,并结合当前我国监管体系和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实际,以开放的态度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创造中国特色的监管模式,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