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王国良突然去职 太保上市重陷迷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 11:3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太平洋保险集团的王国良时代戛然而止。

  一切似乎很突然。8月2日,上海市委在太保集团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对太保集团高层领导做出调整,高国富任太保集团党委书记,而王国良则任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党建督察员,并提名为上海仪电控股集团监事会主席。

  随着王的离去,曾被业内视为今年上海金融界一大悬念已然揭晓。而后来者将会怎样面对太保集团的后王国良时代,再度成为焦点。

  意外调离

  “应该是忍了很久才动手(换人)。”一位接近上海高层的人士对本报表示,因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接连事发,促使上海方面主动抓紧调整金融领域的有关违规和混乱状况。

  现年56岁的王国良,从1998年开始调任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2000年10月接替首任董事长戴相龙,开始担任集团董事长并连任至今。

  “还是很突然。”对于王的调任,太保集团内部也是非常意外。

  8月2日下午,上海市委组织部和金融工委召集太保集团三家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总经理100多人开会,宣布组织部的人事命令。在半个小时的会议中,组织部方面对王的调动理由,主要表述为干部交流制度和股东对公司改革发展有较高期望两点。

  据与会人士透露,在会上,王国良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但明眼人都看出,王的神态充满无奈。

  太保内部人士表示,其实这次调动更多的应该是来自股东的意愿。其中,今年3月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突然遭遇资金链问题,成为引爆上海方面和股东对王强烈不满的导火索。

  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对太保集团股东来说,要保证集团整体上市,一定要解决太平洋金融学院问题,但是这么一个大问题,显然是要靠上海市的力量协调。但是,在上海有关方面和股东看来,原本就涉嫌违规的金融学院工程,现在的这个困境应该由王国良——这个当初一意孤行的始作俑者来承担。

  太保集团现有的280名大小股东,有相当部分是1995年太平洋保险公司进行了第一次增资扩股时加入的。当时太保在全国进行募资,资本金由原来的10亿扩大到20亿,股东均为国营企业。

  1999年,交行退出太保股份,当时交行持有的10亿股份均由上海本地国资企业接盘。由此,上海一下跃升为太保的控股股东。其中,申能集团是太保集团扩股前的第一大股东,当时的第二、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市国资公司。

  2002年12月,太保集团再次进行了一轮私募的增资扩股。就在这轮私募中,通过集团以及旗下关联公司的认购,宝钢集团实际掌握了太保集团超过23%的股份,成为太保集团新任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这次的私募中,太保引进了导致后来很多争议的民营企业实德集团,当时实德通过在2003年收购太保集团10%股份,而一跃成为大股东之一。而据知情人士对本报透露,当时“实德的股份是假的!”而且,该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太平洋金融学院的资金链问题很大程度和实德对太保的投资有关。

  功过是非

  “实际上,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和王国良多年来过于强势的做事理念和风格有太多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王自己终结了在太保的历史。”接近太保高层的人士分析说。

  王国良在太保集团中的地位一直非常牢固。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0年集团实行产险、寿险分业经营后,时任集团董事长的王国良为避免权力被架空,同时兼任了太平洋人寿董事长、党委书记和太平洋财险党委书记。这样的设置无疑获得了对干部的掌控权。

  “在分业经营前,王作为当时的总经理,在管理上还是对太保后来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正面作用。”太保某中层人士表示,1998年,王提出的财务、业务、服务“三集中”做法,在当时太保整个业务混乱的情况下非常及时和坚决。这对整个公司的风险管控和以后几年的稳定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此外,作为集团掌门,王国良具有一个很特别之处,而这个特别之处也给王在集团内一度赢得了不少人心。这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王经常“通过非常手段解决部属的个人问题”。据悉,太保一度被称为“交行的家属院”。在太保,夫妇两人同时任职太保的现象非常普遍。

  但是,至少目前来看,王国良在担任太保集团董事长的8年时间里,太保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业界。

  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太保寿险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约192亿元,远低于平安寿险(373亿元)和中国人寿(1114亿元)。2006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市场份额萎缩到8%,并且保费规模主要由银保和团险支撑,作为核心业务的个险新契约,仅仅2000余万元,远远低于诸多合资保险公司。

  上述太保人士认为,在王掌控太保集团的这些年,实际上,对外,王并没有给太保集团营造一个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在处理上海市和保监会的关系方面,王做得非常欠缺。对内,王掌管的集团高层观念非常落后,在很多问题处理上也都是自以为是,越权干涉,导致了太保在各方面业务上和市场比较脱离。其中,太保寿险因为偿付能力不足导致保监会3次红牌警示,后因最后引入外资才算逃过一劫。

  “没抓起来已经算好了。”知情人士称,这次王调任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也是上海有关方面给他的一个台阶。事实上,在集团很多大事上,王的做法,早就导致了股东方的诸多不满。前文的太平洋金融学院违规投资即是一个,而最近再度披露的太保寿险贱卖凯雷的质疑,也令王的离开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料链接:

  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前景迷离

  随着王国良的调离,其在任时,太平洋保险集团涉嫌违规设立的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的前景将变得扑朔迷离。

  2004年4月,太平洋保险集团联合大连实德集团、台湾润泰集团、上海德锦投资、香港香江国际集团和嘉惠

罗马集团投资设立了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总投资20亿元,注册资金2亿元。太保集团出资10亿,占股41.25%。

  但此项投资明显违反《保险法》有关保险资金运用限制的规定。太平洋保险集团也因此而遭监管部门两次下令整改。

  据称,当初在董事会对该项投资存有重大分歧、中国保监会反对的情况下,王国良仍执意推进了此项投资。另一位了解该项目的人士称,该项目需要持续大量投资,前景不明,有损股东利益之嫌。

  按计划,整个学院总投资20亿元,分前期投入和后续建设计划。太平洋保险集团与复旦大学的协议规定:金融学院创办前期的经费缺口,由太平洋保险集团等投资方负责筹资解决。

  之后因太平洋保险集团投资金融学院的10亿元资金涉嫌违规贷款,同时负债率高达80%以上,导致该项目资金链断裂,金融学院于今年已停招了沪外考生。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