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太保寿险董事长回应凯雷门称未被贱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3:04 第一财经日报

  

太保寿险董事长回应凯雷门称未被贱卖

太保寿险董事长金文洪(上海证券报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陈天翔 发自上海

  从太平洋保险集团(下称“太保集团”)身上能产生的疑问,总比能得到的答案多得多——太平洋保险学院如何处理、澳大利亚保险集团能否顺利购入太保产险股份、太保集团何时何地能够上市?太保集团,包括旗下的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身上有太多能引起关注的东西。

  太保寿险新任董事长金文洪在昨日下午一个小范围的媒体采访中,对市场上盛传的“太保寿险股份被贱卖给凯雷集团”一事做出回应,这是从凯雷入股太保寿险之后,太保寿险高层针对“入股价格是否合理”所作出的首次官方说明。凯雷在去年底以一次性注资将近4亿美元购入太保寿险24.9%的股份。

  日前,国内某媒体援引一家投资银行报告分析称,“太保寿险实际估值118亿元~156亿元,凯雷的估值不过50亿元,其出价仅相当于合理估值的35.9%”。换句话说,太保寿险被指贱卖了64%左右。再加上太保集团原董事长王国良于近日离开工作多年的太保集团,在市场上引起不少的猜测,甚至将太保寿险遭遇“凯雷门”和王国良的离开联系起来。

  金文洪以新任太保寿险董事长、总经理、“重要当事人”及引资谈判小组负责人等多重身份,详细阐述了太保寿险在过去6年中的引资谈判过程,及为何最终确认凯雷集团和保德信集团成为外资合作伙伴的原委。其中不少细节属于首次披露。

  金文洪首先表示,自己并未看到过那份投资银行报告,但是他对该份报告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对公司的真实数据,他们有没有做审慎调查?”另外,金文洪还表示,不同的机构对同一公司价值的评估也存在差异性,他自称看过9家机构的报告,但是这些报告的差异性也很大,“差异性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也体现在这些机构本身目的上的差异。”

  由于受大量老保单拖累,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出现严重不足,在2004年底,太保寿险被保监会亮了两次“黄灯”。

  “当时并没有哪家中资企业愿意投资太保,因为我们在2004年底时的账面亏损已经达到61亿元。”金文洪表示,6年来他一直参与引入外资的谈判工作。“6年间,有近20家外资机构与太保集团进行过接触”,“有保险公司,也有投资银行,其中8家有过深入合作谈判,双方甚至已经达到签订了保密协议、提供各自公司的经营情况等状态。”

  金文洪还透露了这8家公司的名称,其中几家属第一次“浮出水面”:原美国安泰、

澳大利亚安宝保险集团(AMP)、荷兰国际集团(ING)、美国花旗集团、我国台湾国泰人寿、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保德信及美国凯雷集团。

  对于这8家外资企业的方案,金文洪认为可以分为三类:以花旗集团为代表的,“将老业务分离,剩余部分价格可以谈”;以ING为代表的“10年分期付款,每年大约为4000万美元左右,但可以随时终止合作”;最后是以AMP和凯雷为代表的模式。

  “太保寿险与AMP的谈判从2000年开始,一直谈到2001年,当时评估的价值为4亿美元,为什么将近5年的时间过去了,评估的价值还是4亿美元?”金文洪称,与AMP谈判时,当时认为的投资收益的参数是6%~6.5%,主要考虑当时的大环境比较好,但是与AMP的合作,最终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AMP最后不能接受价格而失败。

  由于上市后的

平安保险中国人寿的投资收益的参数大约在4.4%~4.5%,金文洪表示:“在这个情况下,虽然经过了4年时间,但是价格仍定在4亿美元左右。同时,由于和AMP并没有谈成,因此与它谈判时的价格,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定价。”

  至于凯雷的出现,“我们认为它的情况并不一样,因为它是一家基金公司,作为前提,它需要拉进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一起合作。于是,凯雷找到了保德信公司。”

  保德信公司是美国本土最大的保险公司,金文洪称:“(保德信公司)财务及经营都非常稳定,对比之前的‘分期付款’和‘剥离老业务’等方案来看,他们的方案能够接受,这也能满足引资是为了技术和财务的目的。”他还表示,对这一方案,太保集团股东支持率达到了98.3%,而太保寿险则是100%。“不要以为自己精明,一定要高明,而高明一定是要考虑战略利益,因为战略才是最高利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