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上半年122家专业中介退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01:18 中华工商时报

  □蓓蕾

  中国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市场退出和转制情况的公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2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已停止经营保险中介业务,退出保险市场。另有12家保险代理机构转制为保险经纪机构。

  在停止经营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中,代理机构102家,经纪机构13家,公估机构7家。其中,2006年1月至6月,有28家代理机构、5家经纪机构退出,1家代理机构转制。

  根据《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第14号)、《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第15号)、《关于加强保险公估机构管理的通知》(保监发【2005】65号),中国保监会依法对这些机构办理了许可证注销手续,并将机构名录予以公告。

  而截至2006年5月31日,全国累计共有1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停止经营,退出保险市场,其中代理机构100家,经纪机构11家,公估机构7家。

  尽管目前专业中介机构成批退市,在保险业界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但是真正的意义正在其退市的背后。按保监会中介部机构处副处长孙慧君的说法就是:一批经营不好、或严重违规被强制取缔资格的中介公司的退出,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对市场是一种净化。换言之,保险中介将在退市机制中走向成熟。

  退市两大原因

  截至2006年6月30日,全国累计12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退出保险市场,约占保险中介机构的6%。退市的122家机构中绝大多数是代理机构,有102家,经纪和公估机构一共20家。从时间看,最短的中介公司仅仅开业5个月,随即画上了句号。孙慧君说,这122家中有不少是2003年拿到资格的,当时由于保险中介审批刚刚放开,许多投资者并不了解保险中介市场的风险,加之中介市场进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代理公司的注册资金仅为50万元,经纪公司为500万元,公估公司为200万元。不少人带着几分冲动和盲目走进来,以为会有立竿见影的利润。殊不知,保险对专业化的人才要求很高,一些准备不足的中介公司一开业就陷入窘境,退市也就成了必然。

  孙慧君还分析了两个引发退市的主要原因,一是自身因经营方面原因主动要求退出市场;二是因违法违规行为被保监会予以注销。记者从保监会提供的资料中看到,122家中,主动解散的87家(其中1家因为合并收购解散)、因违规被注销35家。其中辽宁和吉林两省解散的家数最多,为22家,河南省有8家保险中介被注销。据最新数据,截至2006年6月30日,保监会共批准设立保险中介机构2114家,除了122家退市的外,还有12家保险代理机构转制为保险经纪机构。目前正常经营的有1980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463家、保险经纪机构284家、保险公估机构233家,占比分别为74%、14%和12%。这支数量看起来不小的保险中介机构队伍,显然正面临着一场洗牌。6%的保险中介机构退市,看起来虽然占比不大,但在目前保险公司占主流地位,保险中介仍然较为边缘的市场格局中,如何在市场退出机制下快速发展,这对现存的1980家保险中介机构来说,都不会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两极分化显现

  虽然边缘和非主流,但仍然有部分保险中介在市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并能在某些重大保险项目上与保险公司分庭抗礼、平等对话。比如,江泰保险经纪公司涉足航天领域,主导“风云二号D”卫星的顺利承保。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拿下了石化集团的勘探三号、勘探四号海上钻井平台一揽子保险,并成功分保。事实上,保险中介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已经开始显现。虽然有经营不善的中介机构批量退市,还有整个中介行业亏损的阴影,今年一季度,行业累计亏损4806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增加15%;但2005年,专业保险中介渠道仍然成为了增长最快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并且经纪行业和公估行业先后首次出现赢利。不争的事实是,保险中介的发展潜力正在市场的阵痛中一点点地显露出来。

  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上,保险中介举足轻重,大约60%以上的财险业务和40%以上的寿险业务要由保险中介来完成。在我国保险市场潜力无限的大背景下,保险中介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近期国外风险投资者大手笔的投资就是佐证。6月20日,美国创投产业旗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支持中国众合有限公司旗下保险代理机构的发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沈南鹏坦言,未来中国,保险代理行业将比保险行业本身发展更快,更具活力。红杉资本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投资更好地分享其成长的成果。

  保险公司也开始选择有实力的中介公司合作。比如瑞泰人寿、中英人寿等外资一进入就选择了经纪代理营销渠道,而人保公司则在河南设立了自己的专属代理公司,开业三个月,效果明显。

  监管逐渐完善

  事实上,退市机制正在加大中介市场的两极分化,也就是孙慧君所概括的“市场净化”。通过净化来降低风险,这是近年来保监会中介部积极进行的工作。针对保险中介一开始就存在的经营管理不规范,违规现象比较突出,以及由于急功近利带来的经营管理粗放,内部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非理性竞争等现象。几年来,中介部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度,今年3月,又出台了意义非常重要的《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据孙慧君透露,中介部酝酿多时的代理、经纪、公估三套中介机构管理规定办法的修改方案已基本成型。

  为有效化解风险,4月10日至6月5日,保监会还组织了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深圳等四个地区的43家保险中介机构的现场检查。孙慧君介绍说,检查前,中介部专门对检查小组及业务骨干60余人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培训。其组织的三个专项检查小组,重点检查了保险中介机构存在的虚开保险中介专用发票、协助保险公司或投保单位违规套取资金等财务、业务不真实等问题。6月下旬开始还会继续对其它地区进行全面专项检查。

  眼下,中介监管还面临着另一个新问题,即如何监管越来越多进入保险中介市场的兼业代理机构?对此,孙慧君表示,对拒绝或妨碍监管的兼业代理机构将处罚,下一步,保监会将加强对兼业代理机构的监管,并使之与专业代理机构趋于同步,《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管理规定》正在加紧修订,新规定将体现分类监管的指导思想。

  保险中介在发展中经历阵痛,在退市机制中逐渐成熟。可以肯定,随着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险中介市场将在“国十条”的定位坐标下,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