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渠道扩容 保监会预建风险评估体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6:2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赵 萍 北京报道 进入7月,保险资金的投资监管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国际上通用的资产管理工具在我们这里几乎都涵盖到了。然而伴随渠道放开而来的,除了机会,还有逐渐增大的风险,尤其是其中的信用风险被更多地暴露出来。”在日前召开的2006第2季度保险资产管理联席会议上,一位保险公司的投资总监道出了当前保险业的顾虑。 投资的转型要求新的监管手段。据保监会有关人士在会上透露,保监会即将出台一系列关于投资工具信用风险评估管理的机制,最终将依据保险机构的投资风险管理能力实施分类监管。另据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目前针对保险公司投资债券的信用风险评估指引正在制定中,或将成为上述监管机制迈出的第一步。 保监会引导债券投资 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一份题为《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信用评估指引》已经基本成形。其中包括,信用评估流程、办法、报告、档案管理以及专业部门或岗位设置等一整套信用评估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 一家中资寿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认为,该非强制性指引的出台,可视为保监会适时放开保险业投资无担保企业债券的前奏。 随着企业债发行日益市场化,债市仍然是保险业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其中,无担保企业债由于具有更高的利率回报,对保险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市场一直传说保监会将对保险公司放开这一投资渠道。去年8月,保监会出台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32条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然而,无担保企业债的投资会带来较大的风险。上述寿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表示,如何对市场上众多无担保企业债进行评估,确定它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如何确定特定债券的风险收益情况与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负债匹配情况相适应,这些都是摆在投资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因而,在放开投资之前,鼓励保险公司建立一套内部的债券信用评估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就成为迫切的监管需要。 风险调整收益率为核心 在上述联席会议上,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提出,目前保险业正处于低利率时期,而应对低利率时期风险的最佳出路就是,减少对利率产品的依赖,转而加大对产业市场的投资。 以债券这种利率产品为例,目前保险资金配置在债券市场的比例已经接近60%。去年债券市场异常火爆,保险资金颇有斩获。但今年一季度债券市场的收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1.5个百分点。虽然在4月份有所回升,但对保险业的压力仍很大。 另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认为,可以比较一下国外的“热钱”。它们进入中国的目标是股票、房地产,而不是固定收益市场。比起全球市场,美国的收益率普遍在5%,欧洲市场也在启动,相比之下,中国的固定收益市场回报难以看好。 正是为了提高收益,“国十条”为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打开方便之门。除了可能继续提高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还可以境外投资、参股商业银行、投资创业投资、投资不动产、投资资产证券化等等,资金运用的领域从金融到实业、从债权到股权、从境内到境外…… 然而,综观这些投资领域,大都不是保险业所熟悉的领域,因此,控制投资风险也成为保监会下半年制定政策的重点。 “控制风险是有序地推动保险投资创新试点的前提。”保监会有关人士称。保监会为此将计划下发加强风险管理的通知,制定保险机构投资工具信用风险评估指引、资产管理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危机处理办法等政策。 从短期的目的来看,制定投资信用评估指引可帮助保险公司建立内部信用评估系统,以防范信用风险。长期目标则是提高保险机构信用评估的整体能力,鼓励保险机构按照国际先进的资本管理指标如经济资本(EC),合理配置各类资产。 此外,监管机构还希望保险机构能够以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为核心,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分类监管。 据保监会有关人士透露,正在酝酿中的分类监管,将主要依据保险机构的投资风险管理能力设定投资渠道准入门槛。通过制定相应的机制和标准评判各机构的投资能力,根据不同机构不同的风险管理能力、不同的投资能力向其开放投资渠道,使各机构的投资渠道、投资机会与投资能力体现正比例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