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 > 正文
 

金融一体化大考保险资金:你的篮子装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3:13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框架也渐次清晰。在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拓宽、银行保险股权合作开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范围扩大、A股市场制度重塑基本

  结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持续完善的大背景下,保险资金该如何应对这一大金融时代的到来?就此,《第一财经日报》约请业内权威人士来共同探讨。

  1 QDII放开:市场竞争格局国际化

  《第一财经日报》:不久之前,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指出,保监会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购汇投资境外市场,同时还将扩大投资市场、增加投资工具。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还主要是集中在几个自己熟悉的市场上。对于QDII放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做哪些准备?

  将来保险资金的换汇额度和自有外汇量可以达到总资产的15%,额度的扩大是量的增加,投资市场的扩大是范围的扩张,深度和广度都加强,保险资金管理会不会具有国际化视野?

  李树义:以前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自有资金经过审批后可以投资海外市场,现在有了QDII的制度安排,经保监会和外管局审批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得到一定的换汇额度,通过境外的资金托管人、投资人、管理人来进行投资。根据保监会最新的政策,保险资金投资境外市场的额度不超过总资产的15%,这个换汇额度是非常大的,由此可以看出监管部门的态度是鼓励的,外管局对此也很积极。现在国内整个外汇储备量大,通过这样的渠道把压力释放出来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

  杨文斌:保险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呈多元化与国际化态势。由于国际市场证券价格与国内证券价格的相关系数较小,投资国际市场后,整个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会向左上方移动,代表国际化投资在相同风险水平下有更高收益或是相同收益水平下有更低风险。

  李钢:是的,事实上,你不出去,别人全进来了,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已经是国际化了,以至于没有全球化的视野,国内投资也很难做好。近两年,内地股市与美国股市,其他新兴市场股市和香港股市的联动性明确增强,也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财经日报》:按照国际惯例,保险资金大概有多大比例是投资在海外市场的?

  杨文斌:以美国寿险为例,对海外企业的权益类投资占股票投资比例的2.4%,投资于外国政府长期债占政府长期债投资比例的11.46%;投资于外国公司长期债占公司长期债投资比例的16%。

  李钢:国际上保险资金投资海外比例总体的规律是大的发达国家因其本土市场深度和广度均较大,国际投资比例会小一些,如美国保险公司国际股票和国际债券投资比例大约为10%和1%;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本土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保险公司投资海外比例会较高,如荷兰保险公司有40%投资在国际股票,10%投资在国际债券。我国台湾地区保险公司境外投资比例也较高。

  李树义:国际惯例各个地区也不一样。澳大利亚保险公司在海外投资可以达到总资产的35%,有的国家可以达到50%以上,比如加拿大,这些国家的保险公司很多是有百年历史的,已经完成了从国内走向世界的过程,而有的国家的情况是国内的需求特别窄,必须要进行国际化的扩张,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就是全球视野的。

  2 A股投资:回归价值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一季度季报统计显示,保险公司持有A股流通股总量为 10.92亿股,比2005年底的5.22亿股增加近一倍,持股市值则由2005年底的37.3亿元增长为73.5亿元。现在,保监会已经将保险公司实际投资股票的比例上调2%左右,达到保险总资产的3%到4%。对于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会有怎样的调整?

  李树义:最近保监会把投资股市的比例上调,进一步放宽了关于A股市场的投资比例,实际上是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入市,不仅是新华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各个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于投资A股的积极性都很高,现在持仓量也很满。我们从去年3月投资A股市场以来,也取得了较好的回报,上一年在A股市场的收益率达到了21%,但是整个资金量是很少的,去年是练兵,今年投资的力度和额度都要加大,包括在人员上的充实,在经验上的积累。从去年10月到股市达到1660点的时候,股指涨了大概70%,我们抓住了这段时间的机遇,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收益。

  杨文斌:保险资金不会因为市场一时的波动而改变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A股的投资策略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情况:一是法规限制;二是保险公司战略资产配置的考虑,保险不同于基金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资产负债管理,资产配置要考虑负债的约束,考虑各账户的资金性质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运作;三是市场状况,债券、股票以及其他可投资品种的风险/收益情况的比较。

  李钢: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及市场整体价格向价值的回归,相信保险资金会在对A股的投资策略作出一定的调整,包括投资策略,投资品种,投资节奏的调整。当然,基于长期投资为核心策略的保险公司,投资股市更重要的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即使股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调整,具体投资上,保险公司仍会采取重资产配置,轻频繁判断市场的投资战术。

  《第一财经日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对股票进行投资时,是如何选择的?

  李钢: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本身的负债特点、资金量及稳健理念,决定了保险公司投资股票主体上选择偏向于大盘蓝筹,公司基本面经营稳健,长期成长明确,价值被低估,有合适分红的股票来进行长期投资。当然,保险公司本身有不同类型的账户,其所对应的策略应该也是多元的,比如,一些特定的激进账户可能会选择主题性的股票进行投资。

  李树义: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股票普通备选库,准备选取150只股票入库,在这个核心库里还准备选取30只作为我们的核心备选股,现在已经入选的有20只股票,这20只股票是就我们主要投资对象,投资额度大概占70%。除核心库外的普通库投资比重大概是20%,如果能进到备选库里面的股票,被投资的可能性就很大。现在入选的这20只股票,板块比较复杂,但主要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盘蓝筹股,我们对于投资部门和研发部门的考核中的一项就是能否挖掘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

  《第一财经日报》:保险资金这种注重中长线价值回报的投资者更多的进入资本市场,将给国内的资本市场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钢:保险公司作为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其稳定增长的投资规模对中国A股市场的意义,我认为更多的应从制度层面来理解,如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价值投资文化,推动市场规模发展等方面。资金推动方面的作用,可能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基金发行规模大的时候往往是市场短期见顶的时候,这一规律就说明长期来看,资金维持不了泡沫,有增长的价值才会有上涨的价格。

  李树义:保险资金现在投资证券市场的比例最高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的5%,而这是一个比较谨慎的额度,以后的趋势是进入的比例还将提高。首先,这部分资金的进入对A股市场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因为保险资金是做长期投资的;第二,保险资金都是社会老百姓的钱,保险公司都是风险厌恶的,选择的股票主要集中在大盘蓝筹股,这对稳定资本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的手段将资源配置到优秀的企业中去,还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3 参股银行:抗周期能力大为提高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一段时间,银保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保监会在最近曾表态,将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权,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保险业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请问你如何看待银保合作的加强?

  杨文斌:股权投资实现双赢。通过股权纽带,使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起长期的共同利益机制,银保合作达到真正双赢。上述政策对加强保险业与银行业合作,促进保险业快速稳定发展,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李树义:现在银保合作的态势是越来越强,保险资金入股银行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混业经营本身就是这样,从不熟悉的领域发展到熟悉的领域,最后达到进一步的熟悉。从银行这边来讲,它可以取得一个优质的资金,进入银行的股权里面,对银行资本结构的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钢:银行和保险都是金融业重要的支柱,从其传统业务来看,其各有侧重,银行重在吸存,放贷,中间金融服务;保险重在保单销售和资金运用。这些侧重点也就是双方业务合作、交叉销售的互补点。同时,从财务角度来看,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利差及手续费收入,保险则来自于三差,尤其依赖净投资收益。有资料表明,国际银行保险集团两者结合后整体抗经济周期风险能力将大为提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国际上大型金融集团绝大多数都具有保险和银行两个支柱。保险资金进入银行,对银行资金,包括资本金,存款及放款资金均有重大促进,能加快银行的资产扩张和收益提升;同时,对丰富银行销售产品线,提升网点效率均有重要意义。对保险而言,投资银行业也具有战略业务发展、投资渠道拓宽和财务投资增长的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和明年将是国内银行纷纷上市的高峰年,多家银行正在积极开展引进战略投资者。现在政策层面也有放开,你们对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权是如何考虑的?

  李钢:第一是通常银行的治理结构是较好的,不仅有内部的监督,市场的监管,还有行业的监管,其较规范的治理结构及长期稳定增长的业务,对保险公司来讲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财务投资对象。第二是经过过去几年的改革,尤其是经过政府的注资和银行自身的消化,中国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完全可以和国际银行比美,各项财务指标也令人满意。同时,考虑到中国快速进入到金融消费时代,银行具有巨大的个人金融业务及中间业务增长空间。对一些管理和战略能力强的优秀银行,其成长性将在未来十年进一步得到体现。第三是财务投资事能带来战略投资和合作机遇,这样对双方都是双赢。

  保险公司具有强大的产品能力,能提供客户保障需求,养老规划,现在已经未来更将提供“保障+投资”,甚至纯投资产品。同时,保险公司也具有面到面、点到点的服务网络,巨大的保险业务员形成了巨大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网络。第三是保险公司有巨大的资金运用,与银行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包括存款、委托放款、购买银行信贷及结构性产品等。

  从劣势来说,主要是如果保险公司过于注重于依赖某一银行的渠道销售,而没有自己的市场形象、核心产品及客户服务,可能会降低其长期竞争力。

  4 风险控制:投资经理是关键

  《第一财经日报》:刚才都在谈投资渠道拓宽的问题。风险控制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保险资金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杨文斌:国内保险资金的风险控制要体现以下原则:独立制衡、全面控制、适时适用、责任追究。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有:资产负债管理、投资决策管理、投资交易管理、风险技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管理、会计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体系应同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控目标,并根据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应的更新、补充、调整和完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并按规定对违反制度的直接责任人以及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问责。

  李树义:从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控制来说是一个关键性工作,所有的保险资产管理都把风险控制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第一是风险控制,第二是效益,在进行投资时,我们一定考虑的是把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的一个投资。

  李钢:保险资金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的控制。这几个方面都同样重要。针对以前保险公司管理水平较低,内控机制未健全的情况下,操作风险值得注意。最近几年的市场波动较大,相对应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意识都得到了普遍提升。将来,保险公司会逐步提升分析力量,会到向着信用风险要收益的阶段。

  《第一财经日报》:能不能谈谈具体通过哪些手段来控制市场风险?通过哪些手段来控制操作风险?

  李钢:不同的公司对市场风险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生命人寿的做法是,通过建立数量化为主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来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市场风险管理,将市场风险管理真正纳入投资决策流程。同时,控制市场风险,有经验的有纪律的投资经理也是非常重要甚至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操作风险控制,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强化制度流程,内控机制的建立,辅以现代化的实时监控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在传统风险管理范围外,每年都对投资部门进行稽核,以进一步消除风险盲点。

  杨文斌:平安资产管理有着完善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流程,保险资金的投资是在有效的风险管理之下进行的,在专门的风险管理部、在组织架构上保证了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并形成了一整套风险管控的规章制度。建立了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使风险管理渗透各项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建立了完备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使风险管理更具客观性和操作性。

  《第一财经日报》: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对保险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险公司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调整自身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李钢:我们很兴奋地看到,近两年,中国保监会及时看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适时顺应了保险业投资的需要,积极稳妥地相继开放了股票、海外、基建、股权投资等渠道。这一举措具有战略意义。它既切实解决了当前保险公司投资中“有米没锅”的困难,同时,保监会也在不同管理水平和规模水平公司的准入,规模及比例限制,风险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上也做了一系列配套和细化,是在保险资金运用上与国际上保险公司操作的进一步接轨。我们将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人员、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前做好布局,抓住战略机遇,克服市场挑战,不断地提升生命保险的长期绩效。

  李树义:监管部门对投资渠道的快速放开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是很大的利好,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我们在最近的工作会议上,大家都一直认为,在稳步推进以前传统投资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要落在新的投资领域的拓宽上,我们现在也正在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相关链接

  保险资金入市大事记

  ●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说明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入市。

  ●2004年4月,保监会公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使保险公司搭建资金管理运用平台有章可循。5月,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被业内视为出台有关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参与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等投资管理细则的前奏。

  ●2004年8月18日,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到海外市场投资。

  ●2004年10月24日,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获准。

  ●2005年2月15日,保监会同证监会下发《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涉及的证券账户、交易席位、资金结算、投资比例等问题。

  ●2005年2月17日,保监会17日联合中国银监会下发《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和《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涉及的资产托管、投资比例、风险监控等问题。

  ●2005年8月21日,《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面世,国内保险机构将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投资债券,保险资金投资的主战场全面启动。

  ●2005年9月11日,保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标志着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06年3月23日,《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公布,保险资金从此开启了又一个全新的投资渠道。

  ●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提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已向国际惯例靠拢。(王春霞整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