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天翔 发自上海
由于车险占据了财保公司业务绝大部分的比例,非车险业务长期以来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家公司不得不需要开拓除车险以外的业务,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混乱。
作为我国财产保险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车险市场上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开始受到保监会的重视,除上周末下发的《关于规范非车险市场经营行为的补充通知》作出对财产保险分支机构不得擅自修改保险条款费用等规定外,《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的消息称,部分保监局也陆续开始对非车险项目下的各小类业务进行不同形式的调研,以北京为例,北京保监局近期赴多家财险公司就今年医责险续保工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各种迹象已经能够表明,非车险业务将会是下一个被严格监管的对象。
另外,本报记者日前从获得的一份保监会相关材料中获悉,监管部门认为目前国内非车险市场主要问题是大型商业风险项目低价竞争现象严重,“浪费了保险资源和损害了企业效益,并形成风险隐患”。
而至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保监会在这份书面材料中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996年以来在非车险市场上无可遵循的行业指导性费率规章。”同时,为规范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扭转非理性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保监会称,将会加强承保管理和风险管控,避免承保和再保险两个环节出现脱节,“杜绝因承保费率过低而无法获得再保险支持的现象”,并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再保险检查的重点之一。
本报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国内非车险费率走低,尤其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三大主要险种,企财险、货运险和责任险的下降走势更为明显。非车险综合险费率与综合赔付率之间的系数较低,及非车险费率降幅大于赔付率降幅已不是业内“隐讳”的话题,“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尽管很多公司已经开始重视非车险业务,但是车险创造出来的保费规模要远高于非车险,那么更多的公司仍会把重心放在车险上。”一家财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向本报记者如是表示。
事实上,国内非车险费率的盲目下降,直接导致了这部分业务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难寻“下家”。国内保险公司非车险费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现象明显,导致多数财产险公司遇到了“分保难”,即使完成了再保险的安排,费率也较过去暴涨。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保监会为何做出上述的“杜绝因承保费率过低而无法获得再保险支持的现象”的决定;同样也就不难解释,保监会为何要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只能执行总公司报备的条款费率,不再具有开发、报备和调整区域性条款费率的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