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联合和大地财险卖面临大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14:3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和大地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彼此视为竞争对手的财产保险公司,在完成了迅猛扩张的初期阶段之后,目前正进入发展关键阶段。 增资扩股
2006年,是中华联合和大地两家公司稳固和实现非寿险公司第二梯队领先者的关键一年。 就像寿险公司中的泰康和新华,因为同属于新成立不久的公司,而且又都以一个比较激进的形象在市场上展业,中华联合和大地这两家公司自然被业界当成体现某一个市场阶段的代表者。 2005年统计显示,中华联合全年保费收入超过了100亿,大地达到38亿,两家公司分列中资财险公司排名的第四和第六位。截至今年4月底,中华联合收入保费43.66亿元,大地则收录了18.39亿元保费。 6月初,保监会批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整体改制设立的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开业。这次成立控股公司,是中华联合第三次跨越的开始。“下一步,控股公司将再募集超过10亿资金。”中华联合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而大地保险公司相关人士称,大地保险也将在年内完成增资扩股。计划公司资本金从现在的10亿增加到20亿,并且正在考虑引进新的战略合作者。 2005年,中华联合进行了股改,并同时实施了内部职工间接持股的方案。知情人士称,这个方案内部规定公司中层以上都要出资,由省一级公司高层作为发起人和出资人,内部计划募集3亿资金发起成立新疆华联投资公司。并且,不同的级别相对不同的出资额度。中华联合保险控股的全体员工以华联投资公司名义持股中华联合财险。而当时承诺给出资者的内部回报利率在6%左右。 大地财险公司相关人士则对本报表示,大地也打算进行职工间接持股计划,并且已经上报保监会待批。不过,有消息人士称,监管部门尚未批准大地的职工持股计划。 三年大考 两家公司忙着增资扩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欲破财险公司的三年怪圈,更好发展。 业内人士称,从国内财险公司成长过程来看,都不同程度经历了“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亏损”的三年怪圈。 “通常,新公司在经过头两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到了第三年都会遇到资金和规模上的一个瓶颈。”某财险公司人士称,特别是车险这样的险种,保险责任往往比较滞后。而且,新公司的超常规发展,尤其是在年均增长幅度超过30%的情况下,往往会掩盖很多问题。而更多时候,财险公司只能是靠不断的快速扩张来暂缓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 事实上,无论中华联合,还是大地,两家公司以车险切入市场之际的凌厉攻势,至今让业界记忆犹新。 而两家公司也通过迅猛扩张,打破了原来市场的四平八稳局面,夺取了相当丰厚的地盘和保费。 随着2002年后分支机构在全国的迅速铺设,中华联合保费收入一路飙升,2002年保费收入仅为6.28亿元,占全国财险市场份额的0.81%。而从2003年开始保费激增,从当年19.1亿元,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65.5亿元,直至2005年超过100亿元。尤其在2003、2004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0%。同样,略晚展业的大地财险最近两年年的保费收入增幅也保持在100%以上。而两家的业务结构中,车险业务占比都几乎达到80%,远超过市场平均值。 “公司从去年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地保险有关部门人士说,为了突破三年怪圈的困扰,公司早在2004年下半年就开始进行相应的业务结构调整。 2004年,大地保险用8个月的时间建立起三大风险管控机制。在2005年工作会议上,总裁蒋明更是明确提出了“彻底扭转以保费论英雄的激励导向”。并且,今年开始通过开拓电话营销等新业务和新品种来弥补因为风险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业绩问题。大地内部人士称,2005年,大地已经实现了业界难得的开业两年打平。 相比而言,中华联合方面对三年怪圈现象似乎还没有给外界有特别对策的感觉。“大地的策略虽然可能会影响自身目前的业绩,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更加有利于公司。”中华联合相关人士称,在连续几年的高速扩张,特别是2005年突破了100亿保费收入之后,其管理和专业人才方面的先天不足已经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隐现。 而2006年中华联合财险的年度保费目标是120亿-130亿,大地财险的年度保费计划则为65亿。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