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独守银保寂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03:41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陈戈 发自上海 毫无疑问,银保业务成为了今年一季度各家保险公司业绩报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了解到,今年一季度,该公司通过中介业务获得的保费收入史无前例地达到了913.7%的同比增长速度,而本报记者从上海保险同业公会获得的统计数据发现,银保业务几乎占了中介渠道100%的比重。
中国人寿银保“疯涨”行情代表了今年一季度整个市场的表现。而原来的“银保大户”平安保险似乎能代表的只有他自己———今年前两月,平安保险的银保增幅仅为4%,几乎为所有中资寿险公司中最低的。 平安人寿副总经理兼银行保险事业部总经理陆敏于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平安保险对银保的发展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今年没有给各地的分公司一个很大的增长目标。他解释称,目前国内的银保市场竞争却非常激烈,平安保险上市后,从利润角度出发成为了战略的重心,再加上对资本金的考虑,因此平安保险的银保发展是有节制的。“如果其他渠道有非常好的盈利性,那么为何要用非常薄利的渠道?” 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平安保险在业务发展方面开始把“提升核心业务的规模效益和盈利空间,加大转型业务的利润率和总贡献率”作为一个主要策略,以达到“为集团新业务建立牢固平台”的目的。 陆敏表示,银保在平安保险内部确属于“转型业务”,由于考虑到要满足客户更多需求,就必须开发一些更贴近中高端客户的要求,这就使得银保必须由目前的单一的产品向复杂的产品组合转型。他分析表示,在银保发达的香港市场上,趸缴型银保产品要占到50%左右的水平,也并非像内地市场一样只销售单一产品,也不会将各类产品都拿到银行柜台上销售。“平安保险的银保转型需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