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少儿健康险焕发生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10:27 解放日报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推出少儿健康险业务,令一度有些黯淡的少儿健康险市场现出一些生机。如平安寿险将重大疾病保险的年龄放宽到出生后28天,生命人寿推出“成长康乐”儿童附加重大疾病险,花旗人寿等新开张的公司也打起少儿健康险的牌。

  在此之前,保险公司对少儿健康险均比较谨慎小心,尤其是0到4周岁儿童的健康险少之又少。是什么推动力促使保险公司大举开进少儿健康险市场?这个市场目前情况又怎样呢
?本刊特地走访了多家保险公司的精算和产品开发人员,作了一番调查。

  风险控制水平提高

  细究保险公司经营少儿健康险从冷到热的过程,不难发现,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加强是重要的原因。上世纪末,保险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风险数据和经验数据严重匮乏。加之市场保险意识淡薄,各类骗保事件屡有出现,于是少儿健康险的出险率预测和风险控制成为头等难事,很多公司对少儿健康险持观望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宏人寿的精算经理钱建军透露,当年中宏的

精算师用了一个月时间做市场调研和分析,才说服公司开展少儿健康险业务。

  如今,保险公司在险种开发、核保、核赔等方面的技术加强,进入少儿健康险市场时不再那么心虚。而且随着市场不断细分,少儿健康险成为保险公司构筑完整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少儿健康险市场。

  先行一步的保险公司在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数据后,开始探索新的路径。钱建军表示,中宏几年来的理赔数据显示,少儿健康险出险率比成人高出至少一倍。但是,中宏并没有出现贴钱的局面。只要把握好核保、核赔环节,风险掌控得当,少儿健康险依旧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间。其他一些保险公司也都已经在经验数据和理赔状况基础上,对少儿健康险的条款作二度调整,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

  隐性利润吸引

  市场对少儿健康险的需求,让保险公司无法漠视是又一重要原因。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未覆盖儿童和学生,孩子医疗费由父母单位负担的情况也几不可见。相反,却是儿童意外和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孩子的医疗保障成为家长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在中国城市居民对保险公司各项险种的需要程度中,少儿险排名第三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会轻易放弃少儿健康险市场。

  少儿健康险出险率依然居高不下,利润很有限,保险公司自然有其小算盘。少儿健康险不是孤立的,可以带动其它险种销售,从而带来非常可观的隐性利润。健康险一向被视为保险公司业务开展的敲门砖,少儿健康险亦是如此。某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部负责人透露,公司当初进入这块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吸引其他客户投保其它险种。消费者在选择为子女选择健康险时,自然要购买作为主险的养老险、终身险等险种。这样,即使少儿健康险业务出现少量亏损,其它相关业务会实现盈利进行弥补。

  由此可见,少儿健康险带来的隐性利润,使保险公司减少了对贴钱的担忧,调动了其进入市场的积极性。

  产品有待改进优化

  少儿健康险不断发展,无论对消费者还是保险市场的发展都是件好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产品开发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虽然少儿健康险多起来,但产品结构仍然单一。少儿重大疾病及意外门急诊是目前保险市场上比较稀缺的产品,很少有公司能提供全面的少儿健康险产品。少儿重大疾病多半作为某些教育金,甚至女性险的附加条款出现。尽管有不少公司将重大疾病保险的投保年龄放宽到0周岁,但其中针对未成年少年儿童的重大疾病很少。

  此外,少儿健康险价格比较高。由于儿童出险率高,风险难以估计,保险公司在设计险种、厘定费率的时候都非常保守。在采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相同的健康险品种,少儿的费率相当于55岁至60岁的老年人,甚至更高。这对消费者,尤其是工薪阶层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压力。所幸,保险公司也开始意识到价格因素。不少公司,如信诚人寿、太平洋安泰等公司采用了无理赔折扣的方式来化解费率上的压力,只要被保险人一年或连续几年没有出险,在后面的续保中健康险部分的保费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折扣。

  总之,从告别冷遇到初焕生机以来,少儿健康险市场的高潮尚未形成,真正形成热销热买的大市场,仍然需要时间。但从现状看未来,业内多数人都确信,少儿健康险已经成为保险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马莉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