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燕 发自北京
当保险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富裕的城市中产阶层之时,在地域更为广阔的农村,一个“中产阶层”也正在悄悄崛起。
5日,一份由中国保监会与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
人身保险市场研究》(下称《研究》)显示,农村“中产阶层”对人身保险的需求最大,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新的增长点。
中产阶层带热人身险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县域人身险保费收入958.74亿元,占全国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29.7%。一般观念认为,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身保险发展较快,农村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人身保险发展会相对落后。然而,起步于今年2月份的《研究》却显示,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县,人身保险发展滞后,在安徽、云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县,反而人身保险发展居于领先地位。
“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小组”负责人、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谈到,通过调研发现,除了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外,主要是由于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和当地人身保险业,针对农村社会各阶层的保险意识和需求不同,采取的发展策略差异导致的。
调查显示,在“蔬菜村”、“打工乡”等农村特色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收入群体,人身险意识高、保险需求强。抓住这部分特定收入群体的特点,进行特色保险展业,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的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已分化为纯农业生产者、城镇农民工、农村知识分子、农村个体工商业者、无业流民等多个阶层,作为农村的“中产阶层”的城镇农民工、农村知识分子、农村管理者和农村工商业者等群体,对人身保险的需求最大。“抓住这个农村中产阶层,会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带动纯农业生产者购买保险。”王国刚认为。
农民视角的保险
“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如此说。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懂得了农民的保险需求,也就懂得了保险市场的新增长点。
“服务好农民,必须以农民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该《研究》研讨会上表示。
魏迎宁谈道,在农村开展保险业务,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减少了,但并不意味着问题好解决了,比如“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保障问题都是农村所特有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也认为,农村人身险正是切入到城市化这个重大课题中进行研究的。
魏迎宁继而指出,针对农村的保险产品开发、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都与城市有很大不同,养老、医疗险是农民最急需的,产品开发应以保障型为主,参保人群要以农村劳动力为主。“还要搞好服务,防止出现从众性投保、集体性退保现象发生。”
政府作用不可或缺
“‘十一五’期间正是农村保险的战略发展期。”王国刚说,“没有政府主导、倡导,在短期内不可能建立惠及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研究》论证认为,在目前的国情下,应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支柱模式,必须将政府型与商业型保险相结合,以政府向商业人身险购买各种服务为结合点,是农村人身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路径,也符合农村的实际。
不过,魏迎宁指出,政府型与商业型结合这种模式,首先必须厘清相关的法律问题,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费用确定和拨付等问题,否则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