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标准普尔搅局保险业信用余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6:0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袁满 北京报道

  标准普尔的一次商业举动恰恰触到了中国保险业的一根软肋——信息披露。

  6月23日,标准普尔在事先未与国内保险机构进行正面沟通的情况下,抛出了《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5-2006》,不仅对中国产、寿险业以及监管机构进行评估,而且细列出10
家主要保险公司的分析报告。

  这是中国保险业首次被评级机构如此全面关注。个别公司对标普的定性式结论立刻提出不满,保监会则以开放的心态认为标普做了“一件好事”。

  信息披露不足

  在国内评级机构看来,标普的报告多少带有“搅局”的意味。“在当前保险业公开信息披露不健全的情况下,做这样的评估报告显然还不是时候。”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人士说。

  这家处于国内评级业领头羊地位的公司,两年多以前曾受邀为泰康人寿和平安保险做过综合财务评级,但至今迟迟却未敢对保险业做出主动评级,甚至一份行业评估报告。“由于很多重要数据保险公司都不披露,与其下一个粗糙的结论,不如不下,因为这样虽然自己出了名,但对市场不利。”上述人士称。

  但急于进入保险业评级市场的标普显然没有耐心等待。“如果要等信息都全了再发表报告,也许就永远没有发表的机会。”标普中国区负责信用评级客户关系的彭亚利说,“我们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报告,来促进保险公司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共同使市场规范化。”

  标普的报告中,对国内保险公司的评价,除了中国人寿、中国财险和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大多短短不足千字,而且结论主要是基于2003年的数据做出的。

  对此,负责报告撰写的标普分析师黄如白坦言,“与其他发达市场相比,国内保险业数据的获得比较难,尤其是一些精算数据,而且会计制度的不同也使得一些数据无法直接使用。”他表示,这份报告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公司年报、保监会的公开信息和媒体的相关报道。

  国泰君安的保险分析师戴祖祥认为,从总体上看,标普的报告数据并不新,不能反映国内保险业最新的情况。

  保监会财务监管处副处长赵宇龙也表示,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数据公开程度不够,由于基础数据不一样、标准执行质量也不一样,不同公司之间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纯粹简单地以财务标准去评价某一家公司也不一定科学。

  但标普的报告却给国内保险公司公开信息披露施加了外在压力。

  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到目前为止,各保险公司连最基本的保费的统计口径都没能统一起来。而总保费项目下诸如续期率、续期保费等这样的关键数据,连保监会都无法获得。

  “通常我们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勘察,会在分析时对其财务数据有所保留。”黄如白表示,对于中国保险业的评估也是基于此做出的。

  保监会立场

  报告发表一周后,泰康人寿高层公开表态,指称标普评价“不公”。

  标普的报告以“资本率下降”和“平均资产回报率偏低”为依据,评定泰康“营运表现较国内平均水平为低。”泰康则依据“偿付能力”和“内涵价值”的指标予以反驳。

  但是,“在美国基本不用‘内涵价值’这个概念,主要是欧洲国家在用,而我们是一家美国公司”,黄如白说,“另外在偿付能力方面,国内通常把次级债也算入核心资本金,但在标普看来,次级债是一种债务,只比保单持有人的债权低一点,而且有利息负担,所以不能直接当作资本金。”

  “之所以会这样,关键还是信息交流不对称造成的。”赵宇龙认为,泰康的反应恰好意味着国内非上市保险公司主动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开始。

  泰康高层曾经向保监会了解态度,但保监会给出的说法是不干预。“标普对国内保险业评估是一场市场行为,保监会既不推动也不阻止。”赵宇龙说。

  事实上,标准普尔的行为被认为是“一件好事。”他还说,“这可以促进国内保险公司信息透明化。”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一直是保监会多年的心愿。赵宇龙透露,早在三年前,保监会就曾经起草过一份有关信息披露制度的草案,“但由于各方面未形成共识而未能推行。”

  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专家表示,阻力主要来自保险公司,除非上市,这些公司出于自身经营和历史背景的考虑都不愿公开数据。

  “在国外,评级机构非常强大,其角色相当于‘第二监管’,权威仅次于政府监管部门。”赵宇龙说。

  标普正在试图将此复制到中国。但赵宇龙表示,中国情况不同,国内现在没有信用体系,第三方评级机构的权威缺乏建立的基础,标普的权威是在海外市场建立的,同样要面临国内现实的考验与质疑,其在海外通行的标准未必适用于国内。

  标普的商业意图

  作为一家商业机构,标普报告背后有着明确的商业动机。

  由于中国在加入世贸的协议中没有对评级市场的开放做出明确承诺。“既然没说‘能’,那就是不能。”彭亚利说。

  于是标普选择主动出击。6月23日发布对中国保险业的主动评估报告。

  这已经不是标普第一次对中国保险业做出评估。早在2003年11月,标普就曾对中国金融业整体做出展望,当时,保险业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如今,国内保险业的迅速国际化,让标普感到中国保险业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业务主攻方向。

  “近两年,中国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保险业三大巨头先后上市,加上国内保险市场迅速开放,无论是投资者、保险中介还是保单持有人都会有兴趣了解国内保险业的状况。”黄如白说。

  这次发布的保险业评估报告未能直接为标普带来商业利益,但却是其进入中国保险业评级市场的第一步。彭亚利表示,“报告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业界重视,促使国内保险公司与标普进行个别交流,双方建立正式的商业关系。”

  “标普的做法是典型的以研究带动市场”,中诚信人士说,“正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声音小,就做一些别人不敢深入披露的领域来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

  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70多家,除泰康、平安以及友邦等个别保险公司曾经请评级机构进行过综合财务实力评级以外,其余的尚处于评级空白。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